<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酈波、張頤武擔任“鄭州文化傳播大使”

          2023-09-2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9月19日晚,作為2023年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微博文化之夜頒獎盛典在鄭州大劇院炫麗開啟,摘得“年度影響力文化人物”榮譽的酈波、張頤武,同時受聘擔任“鄭州文化傳播大使”。

          千年文化厚重的底蘊滋養了鄭州這方沃土,萬里黃河見證著這片土地的風起云涌。文化離不開于“人”的創造,更脫不開“場”的滋養。兩位文化傳播大使在各自領域內都是影響力十足的人物。

          酈波以個人魅力和獨特的解讀風格,讓人們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帶著對歷史獨到而幽默的講解登上百家講壇;他吟誦著東坡韻賦、唐宋詩詞,來到中國詩詞大會,一曲洞簫《鷓鴣飛》在中華好詩詞中吹響……無數人通過酈波的講述,感受到文學、文化與文明的魅力。

          “在鄭州獲得‘年度影響力文化人物’這份殊榮,分外感慨,最大的感慨就是‘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感謝微博,感謝鄭州,尤其感謝華夏文明的發源地河南。”酈波表示,“這片中原大地,給了已經年過中年的我繼續前行的鼓勵、動力與激勵。”

          張頤武是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委員,是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也是有著920萬粉絲的微博大V;他辛苦耕耘在中國當代文學批評理論、大眾文化和文化理論的繁復園地,他的筆下,不僅是對豐富內心世界的表現,更展現了人類的苦悶、彷徨、探索和追求。

          張頤武說,作為微博第一批用戶,他在里面傳遞了自己很多想法,結識了很多朋友,這已經成為他的生活方式,今后會繼續分享文化、分享生活,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

          華夏文明,肇始中原。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近年來,鄭州文化頻頻出圈,成為一種現象,打造鄭州“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這一城市品牌,通過清晰的城市形象定位,助力鄭州在城市推廣上建立鮮明、個性的城市品牌符號。

          此次,兩位“年度影響力文化人物”受聘擔任“鄭州文化傳播大使”,將會在各自領域里更好地展示鄭州、推介鄭州,助力鄭州城市文化形象的提升。

          日前,第七屆中國詩歌節在鄭州啟幕,兩位文化傳播大使也以“中秋”為題小露一手。

          酈波化用詩仙詩圣前賢的詩句,寫了一副對聯。上聯:是故鄉明,舉杯但愿人長久——化用了詩圣杜甫的“月是故鄉明”,詩仙李白的“舉杯邀明月”,蘇軾的“但愿人長久”;寫的是月亮,但卻沒有出現“月”這個字。下聯:比黃花瘦,落筆能云意縱橫——化用了李清照的“人比黃花瘦”,杜甫的“凌云劍筆亦縱橫”,沒有出現“人”這個字,但卻指向人的精神。而橫批,此月此心光明——則有月有人升華思想。“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團圓永無缺”酈波吟誦明代王守仁《中秋》的詩句,表達個人、家庭,以及海峽兩岸多層面的“團圓”渴求,從另一側面展現了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張頤武認為,詩詞里蘊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神,觀賞初春的細雨微風,除了感嘆“絕美”,還可以說,“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不滿旗”。思念多年未見的朋友,除了說“常聯系”,還可以講,“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山河遠闊,人間煙火。正是有了這樣一些有影響力的人在生活中的引領和點亮,才讓大眾更清晰地看見中華文化的生機勃勃,以文化溫暖人心,以文化激勵斗志,以文化凝聚力量——千年詩文歷久彌新,讓傳頌千年的文字,喚醒我們內心的力量,讓夢想從無到有,發光發亮。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蘇瑜

          分享到: 編輯:李怡萍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