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詩刊》主編李少君:來到河南,就像來到詩歌的源頭

          2023-09-2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曾擔任《天涯》雜志主編10年,《詩刊》主編李少君:

          來到河南,就像來到詩歌的源頭

          對于外賣詩人、AI寫詩等熱點,他也談了自己的看法

          詩在中原,歌詠中華。9月21日,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前,記者采訪到頗具傳奇色彩的詩人,曾擔任《天涯》雜志主編10年、中國作協《詩刊》主編的李少君。談起中原詩歌,李少君感言“來到河南,就像來到了詩歌的源頭”。對于外賣詩人、鄉村詩人等草根詩人的涌現,利用AI技術寫詩等熱點話題,李少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

          “回到詩歌的發源地、詩人的‘故鄉’”

          對中原詩歌傳統印象是什么?對中原詩歌發展現狀又有何看法?李少君娓娓道來。

          李少君

          李少君說,中國古典詩詞的源頭,可以說起源于河南,比如《詩經》中有大量的詩篇都是關于河南,曾有人統計過,其中有1/3甚至一半的詩歌都是寫于河南。中國最偉大的詩歌時代是盛唐,杜甫、白居易、李商隱、劉禹錫、李賀這些詩人都是河南人,他們也都是中國古典詩歌最偉大的開創者。“來到河南,就像來到了詩歌的源頭。每次來到河南,我們詩人都會想到詩歌最輝煌的那個年代”。

          “本屆詩歌節的舉辦,讓我們一下子回到詩歌的發源地,回到詩人的‘故鄉’。”李少君說。

          李少君認為,第七屆中國詩歌節的舉辦是新詩創新性發展的一個契機,河南在這方面走在了前面。最近幾年河南大量節目出圈,就是立足于傳統優秀文化大膽做出了新的嘗試。他相信在這樣的氛圍下,一定也能開創出新時代詩歌新的輝煌。

          草根詩人爆火有助于現代詩普及

          最近幾年涌現出新的詩人群體,如外賣詩人王計兵、鄉村詩人韓仕梅等,李少君對此掩飾不住自己的欣喜。

          第七屆中國詩歌節開幕式文藝演出現場

          李少君表示,草根詩人的出現,也創作出一些非常優秀的詩歌,這恰恰說明現代新詩越來越普及,來到一個突破臨界點,可能在本屆中國詩歌節這一契機的推動下,能夠和古典詩歌一樣為廣大群眾所接受。

          中國新時代詩歌有很強烈的“人民性”“英雄性”“自然性”三大特點。草根詩人爆火的背后,也說明了“人民性”的重要性,確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是我們詩歌界在努力的方向,外賣詩人等草根詩人的出現,恰恰證明了“人民性”是檢驗或引領中國新式詩歌前進的一種方向。

          “AI寫詩沒有真正的情感”

          針對利用AI技術寫作詩歌這一現象,李少君談了自己的看法。

          “在如今的智能時代,AI也可以寫詩了,但它與人寫詩的區別在于,機器寫作只是修辭的組裝、堆列,詩里并沒有真正的情感,而人一定可以和他的詩互相映照,也一定能把詩人最真實的情感表現出來,這也是中國古典詩歌的一個創作導向或者是原則,所以我強調‘人詩互證’。”李少君說。

          李少君認為,人和AI的區別是人有情感,人本質上是情感的存在,情感是人之本質。“詩歌要展示活生生的靈魂和精神”。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梁宸瑜/文 李新華 見習記者 王夢瑤/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