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亞運點滴” 體力活兒

          2023-09-2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奧運冠軍自帶光環,呂揚和隊友賽后扛著賽艇走上庫房的路上,依然被鏡頭包圍,深受追捧。

          在水面上劈波斬浪之余,扛著艇出庫、下水,再扛著上岸、入庫,是每個賽艇運動員的“陸上必修課”,不能,也不得由別人代勞。不同型號的賽艇,重量不同。呂揚她們的這條四人艇重52公斤,分攤在每人身上的重量為13公斤,對于身材高大的運動員來說,這活兒不難,但也不算輕松。

          這兩天在富陽水上運動中心的岸邊,總能聽到扛著艇的運動員在不斷提醒路人:小心,小心!這里面有兩層意思,一來艇畢竟是硬物,不小心碰到誰頭上或者身上,總得疼一會兒,二來艇作為他們心目中最重要的東西,也不想讓隨便被磕著碰著。

          到了國家隊這個級別,用的每條艇都價值不菲,貴的幾十萬元,便宜的也要十幾萬元,而且除非是奧運會這樣的重大賽事上的重點運動員,才會多配一條備用艇,平時每組運動員都只有一條艇來跟隨他們全世界四處征戰。對于自己的比賽用艇,運動員都必須親自“扛來扛去”,不允許外人接觸。不止是因為艇的價格,更包含著一份責任在里面:艇內的座位、槳位都是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調試好的,但凡有些微變動,就直接影響比賽表現。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成績第一負責人”,要想有好成績,就必須保護好器材。所以與其說是“扛”,不如說“呵護”更恰當。

          扛艇,看著是個簡單的體力活兒,但當運動員扛起賽艇,其實就是“扛起了所有”。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郭韜略/文 白韜/圖

          分享到: 編輯:朱琳 統籌:鄧紅超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