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送爽,銀桂飄香。10月14日上午,一場精彩的講座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舉辦。此次講座邀請清華大學兩位學術大咖聯袂講授《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及文化創意設計中的應用》和《傳統文化的數字化沉浸體驗》。
本次講座由鄭州古都學會主辦,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鄭州嵩山文明研究院共同承辦。據鄭州商都遺址博物院負責人介紹,推出文化遺產領域的數字化保護和沉浸體驗主題講座在省內尚屬首次,這是落實文化遺產保護數字化理念、強化我省文化戰略的重要舉措。講座邀請清華大學兩位學術大咖聯袂講授《數字化技術在文化遺產保護及文化創意設計中的應用》和《傳統文化的數字化沉浸體驗》,兩位學者通過對我國文物數字化保護與傳承的現狀分析,結合自己從事的國內數字化工程為案例,分析和聚焦如何打通數字空間與物理空間,以沉浸式交互式的體驗,向我們展現了數字化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的應用。
兩位嘉賓分別是:徐迎慶,清華大學長聘教授、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北京市杰出設計人才。師丹青,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學術主任,所主持的項目在美國、韓國、荷蘭、意大利等世界多地落成,并在故宮、北京冬奧會等項目開展過豐富的數字體驗項目。現場座無虛席,近二百名觀眾聆聽這場前沿技術與傳統文化交互融合的精彩講座,不少觀眾表示,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創造出的優秀傳統文化需要千秋萬世地傳承、弘揚。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新技術可以更加精確、便捷、長久地保存文化遺產,并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傳承文化遺產,并惠及觀眾;更能引導文化自信,促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內和國際傳播。
此次講座傳遞了新理念,提供了新思路,促進了新發展,為數字經濟、數字鄭州和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增添動力;為“行走河南 讀懂中國”品牌賦予數字化智慧;為早期商文明的傳播提供有益借鑒。文化事業與數字化的巧妙結合,能夠使中華文明的傳播具有更強的生命力、更廣的影響力,凝聚信心,積蓄力量。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