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首屆文物考古研學大會在新鄭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文旅、文博、教育等單位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縱論文物考古研學發展之路。會上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學發展進行了梳理、回顧與展望,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我省文物考古研學走在全國前列,涵蓋考古研學、文博研學等的多元研學體系已初步形成。
文物既是中華民族歷史和精神的物質見證,也是教育和研究的寶庫。文化遺產研學連接著過去與現在,是深入探索和學習歷史、推進中華民族根魂建設的重要途徑,與文物保護利用相輔相成,共同承載著國家、民族的文化底蘊和教育內涵,為當代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開辟出一條獨特路徑,具有突出的時代價值。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河南省文物考古研學發展聯盟秘書長劉海旺介紹,河南是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地和中華文明起源核心地區,是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形成和發展的關鍵地區,河南探索發展文物考古研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河南有世界文化遺產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8個。不可移動文物65519處,可移動文物1773620件,總量均位居全國前列。河南有鄭州、開封、洛陽、安陽4大古都,16處‘十四五’時期大遺址;古遺址、墓葬、建筑、石窟寺、石刻種類齊全。河南有14項‘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項目53項。擁有國家考古遺址公園7處,立項10處,已掛牌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數量位列第一,立項項目數量全國最多。”
劉海旺說,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為河南考古研學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河南的考古研學起步較早,并實現了從博物館研學到以考古遺址公園為核心的跨越式發展。我省各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研學各有特色,亮點突出:舞陽賈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逼真場景、互動體驗成為賈湖考古資源活化起來的亮點;仰韶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的研學課程讓全國中小學生沉浸體驗了仰韶文化;鄭韓故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在中秋前夕發布四條考古研學游徑;隋唐洛陽城制定的“請君只看洛陽城——尋城記”等研學線路成功入選河南省特色研學旅行線路……
“從研學建設進程上看,我省文物考古研學從雙向互動到多元參與,從博物館陳展發展到考古夏令營、考古探險活動、考古展覽、遺址博物館和遺址公園研學旅行等多種創新性形式,文物考古研學實踐活動逐漸呈現出多樣化、精品化、特色化發展趨勢。”劉海旺特別提到,河南的很多大遺址都在發掘過程中,通過研學活動,游客還可以現場感受考古工作者的日常工作。邊發掘、邊保護、邊建設是河南考古研學的一大亮點。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長賈付春介紹,近年來,為了推動“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文創品牌的打造,省文物局梳理了全省的文物考古資源,對文物保護單位進行了摸底,在此基礎上,河南省文物局引進、聯合省內外考古研學機構,加大文物考古研學課程開發,目前,涵蓋考古研學、文博研學、紅色研學、古建研學、古樂研學的研學體系已初步形成。
談到下一步的發展,賈付春表示,河南省文物局將持續梳理、整合全省文物考古研學資源,持續加大對文物考古研究的投入和扶持力度,將文物考古研學納入全省文旅文創大局當中,加大文物考古研學課程的開發,不斷提出新的文物考古研學游徑,力爭為廣大社會公眾提供更多的優質文化產品。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楊宜錦 秦華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