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上午,“產業 科教 人才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論壇在黃河科技學院隆重舉行。來自相關領域的主管部門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人士等齊聚一堂,通過主旨演講和圓桌論壇等形式,分享新形勢下,產業、科教、人才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的新理念、新趨勢,為河南高質量發展獻計獻策。“基于產業發展的分類標準體系與人才需求預測平臺建設”論證會與論壇同步舉行。
論壇由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科學技術廳主辦,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管理服務中心、河南省高水平應用型本科高校研究服務中心、黃河科技學院、洛陽理工學院、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承辦。論壇由開幕式、主題報告、圓桌論壇三個環節組成。
河南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廳長、河南省科學院黨委書記張銳發表了講話,他認為舉辦“產業 科教 人才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論壇是聚力服務全省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一項創新舉措,省科技廳目前正聚焦“服務、協調、執行、實踐、指導”理念,征集創新需求,推行科技服務綜合體工作。將聚焦把高校、科研院所資源和企業匹配好、配置好,讓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來支持支撐企業研發活動。他希望與會專家能夠主動參與、多提意見,助力科技服務綜合體這一創新型工作破冰突圍、取得實效。
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一級巡視員刁玉華針就新形勢下高等教育如何推動產科教融合、如何對河南省產業結構進行調整走河南高質量發展之路,以及高等教育如何創新發展三個大方面發表了重要意見,并對高校提出了具體的工作要求。他強調,雙一流高校、特色骨干高校、應用型本科高校應各有側重,雙一流高校等研究型高校,應以培養學術研究人才為引領;特色骨干高校等應用研究型高校,應以培養應用研究與開發人才為重點;應用技術類高校應以培養專門知識和技術應用人才為主體。通過產科教融合,顯著增強全省高校統籌協調分類發展的特色,有力推動高校多元多樣化發展,在各自領域創辦一流的特色。
第二階段主題報告由黃河科技學院董事會專家委員會主任趙衛東主持。
洛陽理工學院校長丁梧秀教授進行了題為《“產教融合 科教融匯 數智賦能”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的報告。分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培養高質量應用型人才,信息引領、數智賦能、構筑智慧教育新生態,多元協同、多方共育、共建機器人現代產業學院三個部分介紹了洛陽理工學院在產科教融合方面的有效實踐,為應用型本科高校推動河南省高質量發展的實踐提供了有益借鑒。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趙西三進行了題為《培育服務河南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型智庫》的報告。介紹了河南省社科院數字經濟與工業經濟研究所在產科教方面的寶貴經驗,并提出了多給機會、暢通渠道、搭建平臺等培育產業智庫的建議。
論壇第三階段圓桌論壇環節,由洛陽理工學院副校長王新武教授主持,6位專家圍繞產業、科教、人才的相關話題展開研討交流,對河南高質量發展提出了展望。
安陽工學院校長沈記全教授發言的題目是《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服務產業、科技發展需求》,從加強教育教學,深化教學改革等四個方面探討了如何構建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更好地服務產業科技發展。
河南工學院副校長劉莉莉教授以《“四新”建設視閾下產業 科教 人才協同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為題發言,從兩個堅持,兩個把握的角度分析了“四新”教育理念在產科教協同驅動河南高質量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在論壇舉行的同時,“基于產業發展的分類標準體系與人才需求預測平臺建設”論證會在黃河科技學院國際會議中心同步進行。論證會由河南省教育廳主辦,河南省高等學校專業管理服務中心、黃河科技學院、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承辦。河南省教育廳高教處處長、一級調研員張水潮,鄭州大學原副校長屈凌波教授,鄭州工程技術學院黨委書記甘勇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校長王天澤教授,河南工業大學副校長李煥鋒教授,黃淮學院副校長王東云教授,河南省統計局原副局長、一級巡視員趙德友,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盧長軍,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河南代表處教育行業部長楊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李斌博士,黃河科技學院副校長楊保成教授,河南中原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喻新安等專家出席會議。論證會由張水潮主持,屈凌波擔任專家組組長。
楊保成向與會專家介紹了產業發展的分類標準體系與人才需求預測平臺建設情況,主要包括研究背景與目的、產業定義與劃分標準、人才需求與專業對應關系、一體化平臺設計和下一步工作。他指出,推進教育、科技、人才有效融合,是新時代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的重要手段。該課題研究,充分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主要解決企業無法準確歸屬產業門類、人才需求無法直接對應專業兩大難題,提高產業人才需求與專業結構調整適配度,為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四鏈融合新生態提供全要素、全鏈條、全體系技術服務,為政府制定各類產業政策、預判產業發展趨勢、高校人才培養和專業調整等提供智力支撐。
與會專家認為,該課題研究對于破解人才培養和產業需求“兩張皮”,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的全方位融合具有重要意義,分別從政府、產業、企業、高校等角度,重點圍繞系統設計、數據標準、產業分類、專業設置、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深入交流論證,并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