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期3天的2023世界傳感器大會剛剛在鄭州落幕,來自政、產、學、研各領域的大咖齊聚鄭州,共赴傳感之約,共同見證了這座國家中心城市在傳感賽道上的奔跑姿態。
盛會結束,產業發展的“故事”卻剛剛開始。傳感器產業熱潮涌動,鄭州當怎樣穩立潮頭?又將如何與世界“對話”萬物互聯?
參展商向嘉賓介紹產品 尹金凱 圖
到2025年,智能傳感器份額將占全球傳感器產業1/3
大會上由賽迪發布的《2023全球傳感器產業趨勢研究報告》顯示,2022年全球傳感器市場規模達到1792.4億美元,智能傳感器占據近1/4的份額,與此同時,智能傳感器增速數倍于整個傳感器行業的平均增速。根據預測,到2025年,全球傳感器產業當中,智能傳感器份額會達到1/3。
從尤政、蔣莊德、周立偉等11位院士專家的“頭腦風暴”,到聚焦MEMS、智慧物流、醫療康復等10場分論壇的對話交流,再到1.5萬平方米科技成果展上232家企業同臺展示……無不顯示著:傳感器的應用范圍已經遠超測量、控制系統等范疇,延伸到自動駕駛、智能家居、機器人、遠程醫療等新興領域,正在成為智慧經濟的新引擎。
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提出,在智能時代的所有技術態勢里面,需要有精確的傳感器才能得到物理的信息,才能夠實現數字化,并進行智能化的分析處理。“在整個場景的強需求牽引下,相信未來中國在傳感器領域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鄭州“智造”傳感器走出國門
坐落于鄭州高新區的漢威科技已將一枚“小”傳感器做成上億元“大”生意,已發展成為氣體傳感器行業龍頭,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70%,形成“傳感器+監測終端+數據采集+空間信息技術+云應用”的系統解決方案,覆蓋智慧安全、智慧市政、智慧環保、健康家居等板塊。
和漢威科技一樣,鄭州市不少傳感器產業相關企業在不同領域各美其美:光力科技的瓦斯抽采管網監控系統市場占有率90%左右;新天科技的智能水表及系統在國內市場占有率第一;日立信智能電網終端產品在電力行業儀表配套市場份額達50%左右,覆蓋70%以上電力終端客戶;擁有漢威科技等一大批在業內有影響力的企業,正在形成產業集聚……
不僅如此,鄭州“智造”的傳感器還大踏步走出國門。僅漢威科技,就已經成長為國內唯一一家能夠同時生產四大門類氣體傳感器的民族企業,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而且全面打破國外傳感器技術壟斷,傳感器、儀器儀表產品銷售到全球百余個國家和地區。
到2025年,我省傳感器產業要沖擊千億元
風口正起,省市協同發力“黃金賽道”。
2022年,鄭州市智能傳感器核心及關聯企業規模超過300億元,關聯及應用企業近3000家。
鄭州高新區將其作為主導產業重點培育,擁有漢威科技、光力科技等6家上市公司,構建了覆蓋研究、設計、制造、應用等環節的全產業鏈條,現有高新技術企業中有780余家與傳感器產業相關,占全區高科技企業總量的43.2%,在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公布的《2023年中國智能傳感器十大園區報告》中,鄭州高新區位居全國第四,中部第一。
今年以來,河南重點培育的產業鏈中,集成電路與智能傳感器產業鏈赫然在列。同時專門制訂出臺產業鏈培育行動方案,繪制“四圖譜六清單”,系統梳理了60多項重點任務舉措,目標直指“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智能傳感器產業生態圈”,到2025年,這一產業要沖千億元。
就全省來看,氣體傳感、熱釋電紅外傳感市場占有率均居行業第一,聲學、壓力、激光等傳感器供給能力顯著增強,墨子實驗室和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研發服務平臺等高能級的服務平臺先后建成,MEMS平臺將在明年投入使用。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李穎 劉地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