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產業生機盎然、項目建設如火如荼、鄉村道路阡陌縱橫……11月9日,鄭州報業集團“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尋訪之旅”走進第二站——開封。沿著黃河,一路向東,鄉村振興壯美畫卷躍然眼前,金融“活水”精準澆灌縣域鄉村的暖心場景也生動呈現。
采訪團在中國銀行蘭考支行門前合影
“從曾經的‘貧困村’到如今遠近聞名的‘樂器村’,不僅得益于鄉村振興的‘春風’,也離不開中國銀行的大力支持。”開封市蘭考縣堌陽鎮范場村黨支部書記徐順海感慨地說,中國銀行降低融資門檻,用真金白銀支持村里樂器產業,村民錢包鼓了起來、村子富了起來。
鄉村振興,金融之力不可或缺。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作為服務鄉村振興、農業強國建設的金融“國家隊”,中國銀行開封分行始終牢記“國之大者”,聚焦區域之需、深耕鄉村普惠、下沉服務重心、創新融資模式,送“貸”千村萬戶,以汩汩金融“甘泉”滋養鄉村振興“幸福田”,讓金融普惠之花在廣袤鄉村璀璨綻放。
精耕“三農”,“貸”動產業興旺
鄉村要振興,產業必振興。
蘭考縣是全國民族樂器主要加工生產基地之一,徐場村105戶村民里,有90多戶從事民族樂器加工制作,多以家庭作坊為主。“之前貸款需要抵押擔保,對家庭作坊來說是個難題。”徐順海回憶道。中國銀行創新推出“樂器貸”產品,無抵押、純信用,為從事樂器加工主體提供資金超一億元,扶持主體超50家。“村民貸款難題迎刃而解,這要感謝中行全產業鏈式的金融服務。”徐順海感慨道,中國銀行以金融之力奏響民族樂器發展的華美樂章,讓樂器村名氣越來越響亮。
與此同時,當地紅薯產業也在中行金融之水的滋養中“活”了起來。該行聚焦解決融資難問題深入調研,推廣“種植客群信貸服務方案”“糧食貿易客群信貸服務方案”,針對“蘭考三寶”開發“紅薯產業鏈”信貸產品,有效解決了紅薯種植、倉儲、加工全產業鏈客群的融資難題,點亮了“汴”地“薯”光。
產業有所需,中行有所應。“結合地方區域經濟發展實際,瞄準縣域特色產業集群,我行還推出了惠農貸、商E貸、大蒜貸、易農快貸等涉及多個細分領域的金融產品,確保金融服務精準觸達田間地頭。”中國銀行開封分行副行長李新敏介紹,為持續拓寬服務“三農”廣度,該行堅持把服務鄉村振興作為行之要務,依托金融科技和數字化手段,全力培育打造“一縣一品”“一縣多品”,助力特色產業興旺,并將融資供給延伸至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等領域,以金融引擎驅動鄉村振興“加速度”。
聚焦重點,助力鄉村振興
廣袤鄉村是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領域,也是中國銀行開封分行踐行金融普惠的關鍵點。為助力農村美、農業旺、農民富,該行精準把脈特色產業發展,突出“鄉村”地域特點,做好“振興”特色文章,注重在“融”上發力,在“鏈”上延伸,努力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以金融“血液”豐盈縣域經濟“肌體”。
在蘭考某投資發展有限公司,中行的金融助力也正轉化為發展動力。“目前,我們與中行合作了5個項目,涉及養殖、新能源產業等領域,中行為我們提供的融資授信額度超15億元,額度高、放款快,保證了各項目的穩步推進。”企業負責人表示,坐落于各鄉鎮的項目,建成后將提供更多就業機會,為縣域經濟發展注入更多活力。
該行聚焦糧食生產核心區需求,圍繞高標準農田建設,創新探索“土地流轉+建設投資+運營管理+維護管理+配套服務”模式,為高標準農田建設主體企業制訂金融服務方案,核定貸款額度5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21萬畝,為提升土地流轉效率、釋放土地新產能、增加農民收入注入了金融力量。
一項項服務、一個個舉措,折射的是中國銀行服務鄉村振興、增進民生福祉的責任擔當。中國銀行開封分行將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認真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當好服務實體經濟、助推鄉村振興的主力軍,奮力勾畫金融服務現代化河南建設實踐的大美華章。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