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銀行該如何更好地履行普惠金融的使命?科技企業又該如何賦能金融機構?這些已經成為大家關注的熱點。
11月15日上午,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主題論壇在鄭州舉行。在主題論壇演講及圓桌對話環節,來自全國各地的業界嘉賓結合地方實踐、金融科技實踐等多重領域實踐成果及發展期許,對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新篇章等問題進行探討與交流。
普惠金融發展進入新階段,數字化與特色發展成為必然選擇。鄭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行長孫海剛認為,普惠金融已取得長足進步,結合數字化及信用信息體系建設是重要發展路徑。孫海剛以鄭州銀行普惠金融的具體實踐經驗為示范介紹普惠金融成就及發展趨勢。鄭州銀行自2006年起成立河南省首家小企業信貸部,至2023年對接“鄭好融”服務體系,建設鄭州市首批普惠金融服務港灣。鄭州銀行作為根植于鄭州本土的金融機構長期以來建章立制,走特色發展路線并打造政策性科創金融運營“金招牌”。孫海剛指出,打造專業化經營機制、推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強化配套環境支撐是推動金融科技賦能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重要方式。
“積極發展科技金融,加快培育普惠金融增長點。”北京中科院軟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王樹志認為,圍繞科技型企業創新成長發展所需的資金需求,通過“大數據+平臺”的方式,結合企業產業鏈、供應鏈等情況,通過人工智能技術,為企業及銀行精準匹配資金類型或投資標的,賦能創新要素精準聚集于需求。
在圓桌論壇環節,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信用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韓家平,廈門國信信用大數據創新研究院院長曾光輝,北大深圳研究院研究員、鄭州鄭好融征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剛,北京眾微科技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海東,江蘇未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程亮及北京鼎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鴻亮圍繞“信易貸”可持續發展,就信息歸集、政府部門建議等方面展開深入討論。
眾多嘉賓認為,推動普惠金融高質量發展是一項長期任務,需要加強技術創新、風險管理、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普惠金融的高質量發展能夠促進信用數據撬動金融資源,提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實效,借此將優質的普惠金融服務涵蓋更多人群,推動經濟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成燕 見習記者 孫婷婷 安欣欣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