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河南結婚人數排名全國第二”,11月20日,這一詞條登上微博熱搜,被網友熱議。根據國家統計局編著出版的《中國統計年鑒2023》,去年我國結婚總人數最多的是廣東省,達57.31萬對,也是唯一一個結婚總人數超過50萬對的省份;河南位居第二,為48.9萬對;四川位居第三,為46.39萬對,北京、上海僅9.13萬對、7.2萬對。
那么,作為河南的省會,鄭州去年登記結婚多少人,今年與去年相比,登記婚姻登記人數有什么樣的變化,初婚登記的平均年齡是否有波動?今天,記者從鄭州市民政局給出的數據得到了答案,并試圖解鎖見“證”幸福背后的社會密碼。
數據:62548對,今年鄭州結婚登記已超前兩年
據民政局統計,今年我市登記結婚人數有明顯上升趨勢,截至11月21日,今年我市婚姻登記人數達62548對,已經超過2022年的55118對、2021年的62405對、2020年的61752對。
來自中原區民政局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22日,今年婚姻登記人數8666對,也已超2022年6664對,2021年7191對。
與此同時,進行離婚登記的人數也保持同樣的變化趨勢,2019年至2022年一直呈下降趨勢,今年截至11月21日,離婚登記的人數也有所上升。
特點:男29歲、女28歲,初婚登記平均年齡沒有大變動
在老一輩眼里,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青年男女到了適婚年齡找對象結婚是自然而然的。按照法律規定,結婚年齡男不得早于22周歲,女不得早于20周歲。從市民政局提供的數據來看,2022年鄭州市初婚登記平均年齡為男性29歲,女性28歲,平均年齡與2018年基本持平,沒有大范圍波動。
與北京相比,鄭州的初婚登記平均年齡要小一些。根據《第一財經》梳理的數據,北京2020年男性平均初婚年齡為30.18歲,女性為29.04歲。而與杭州、常州相比,鄭州初婚登記平均年齡要大一些。今年,江蘇民政公眾號、杭州發布相繼發布了婚姻“大數據”顯示,2022年,杭州男性平均初婚年齡28.8歲,女性27.5歲,與2021年相比分別推遲了0.3和0.4歲。常州男性平均初婚年齡28.29歲,女性為26.82歲。
為什么年輕人不著急結婚?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年輕人,市民楊先生說:“結婚這事急不來,打算有一些積累之后再成家”。家在鄭州管城回族區的小玉說:“今年28歲了,研究生剛畢業,家里一直催,找不到合適的另一半,自己也不愿意將就。”除此之外,離鄉工作、可支配的個人生活時間有限、結婚成本的上升、婚姻的穩定性也是適婚人群考慮的因素。都說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清醒”,小玉認為,“清醒”的背后是對現實問題的考量,是對“個體需求”與“家庭需求”的平衡,也是對婚姻的尊重。
現場:扎堆見“證”幸福期待新穎婚禮
每逢5月20日、七夕之際,婚姻登記處的隊伍總是長不見尾,甚至有人提前一天在登記處露宿,就為了在當天能第一個登記。這種登記熱,體現了年輕人對儀式感的追求,今年七夕,鄭州共有1811對新人領證。據金水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主任劉旭娜介紹,每逢結婚登記高峰日,區民政局聯合區政務辦提前一周啟動高峰期應急預案,制定靈活彈性工作制,加開辦理窗口,增加網上預約數量,盡最大努力滿足結婚登記需求,還開展挑蓋頭、合巹酒等婚俗改革主題活動,引導新人們去理解和體驗婚姻的意義和價值。
許多年輕人更對新穎的結婚方式感興趣。余女士是一名95后,她說:“之前看到有新人租公交車結婚,覺得很有意思,她表示自己以后一定要辦一場簡潔又有意義的婚禮。此外,“結婚登報”也非常受關注,報紙便于長久保存,更具紀念意義。
分析:“高峰”背后的社會密碼
中原區婚姻登記處主任尹清峰表示,中原區今年結婚登記人數大幅增加和今年6月1日起“跨省通辦”的實施有比較大的關系,像省內戶籍,在省內任何婚姻登記處都可以辦理結婚手續,省外戶籍只要一方戶籍在本省,有居住證在本地的也可以辦理。
同時也和新冠疫情逐步解除也有一定的關系。疫情期間婚姻登記大廳有一段時間是關閉的,當事人無法去現場登記領取結婚證。此外,兩個人不在一處,因疫情推遲領取結婚證。
對此,河南省社科院人口與社會發展研究所葉亞平分析認為,去年河南結婚人數排名全國第二,今年鄭州市結婚人數有明顯的上升趨勢,綜合來看,主要有四個方面原因。首先,疫情的放開后創造的結婚契機。受前三年疫情的影響,之前被推遲和積壓的婚禮在今年集中釋放,補償式婚禮潮涌現,新婚人數持續增加。
其次,經濟社會發發展穩定有序。社會的穩定是一切發展的基石,更多的人選擇結婚,一方面在于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穩步向好,社會和諧穩定,民眾更有信心步入婚姻生活。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年輕人結婚有相對穩定的物質基礎。
第三是政策支持更加有力。今年9月1日,《鄭州市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實施辦法》全面啟動實施。新政對婚嫁、生育、養育、教育方面均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切實降低生育、養育、教育負擔,多重利好政策持婚姻與家庭發展,讓適婚青年解除后顧之憂,婚育友好的社會環境正在形成。
第四是婚姻觀念的影響。當代年輕人對婚姻的看法日趨成熟和多元,平等、相互尊重的婚戀觀逐漸形成,結婚人數的增加反映出年輕人對婚姻的積極態度,愿意彼此建立穩定的婚姻關系。
此外,結婚登記人數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會對經濟回暖有促進作用。兩個人組建小家庭,他們在婚后甚至婚前就會考慮開始住房問題,這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購房會刺激房地產市場的剛性需求,同時也會帶動相關產業,如建筑、裝修、家居、家電等領域的發展。而且結婚人數的增加也將推動“甜蜜經濟”持續升溫,帶動婚禮策劃、婚紗攝影、婚宴酒店、珠寶首飾等婚慶行業的發展。蜜月旅行現在是很多新婚夫妻的重要選擇,它的市場需求大、發展空間廣,也是旅游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
從人口長期發展方面來說,人口出生率離不開結婚率的支撐,婚后夫妻雙方生兒育女是人之常情,結婚人數增加無疑將有利于出生人口的增加,在未來可能會出現生育小高峰。新生兒數量增多,也會使母嬰行業、教育行業迎來廣闊的發展前景,包括母嬰用品、母嬰保健、學前教育、托育機構等都會有一定的市場需求。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魯燕 見習記者 田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