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上午,鄭州海洋館迎來第一只破殼出生的巴布亞企鵝幼仔。這也是在河南誕生的第一只南極企鵝幼仔。這標志著南極企鵝的繁育技術在河南實現了從零到一的飛躍。
據了解,今年是鄭州海洋館首次開展企鵝繁育季活動,從9月份開始,小企鵝們便開始尋找自己的配偶,一旦認定對方為自己的配偶,便會從一而終,企鵝島的空氣中都彌漫著甜蜜浪漫的味道。從10月底誕生第一枚企鵝蛋后,其他6枚企鵝蛋也相繼誕下。一顆巴布亞企鵝蛋的孵化需要36天左右的時間,在此期間,企鵝飼養員需要時刻查看企鵝蛋情況,以免遇到的碎蛋、蛋殼裂紋、未受精等情況。
工作人員從現場觀察到,巴布亞企鵝蛋在剛破殼時,蛋殼厚度1毫米左右,相比雞蛋、鵝蛋,企鵝蛋不僅外形較大,蛋殼厚度也較厚些,破殼后,小企鵝在蛋殼里進行逆時針轉動身體,隨后啄殼一圈(大約需要36小時),頭和腳用力向外蹬,企鵝幼仔便能探出腦袋看到外面新奇的世界。這道程序必須是由小企鵝自己完成才可以。剛出生的巴布亞企鵝幼仔體重在80至100克左右,身上有著灰色的絨毛,待三個月后,他們經歷了退羽換羽,就和自己的父母一般模樣了。
據鄭州海洋館企鵝飼養組負責人何懷虛介紹,早在兩個月前,他們就已做好迎接新生命到來的準備,包括給雌性企鵝補充鈣質,使其產下的蛋殼有一定厚度,避免裂紋,之后挑選合適的鵝卵石、孵化槽清洗消毒,對孵化器進行調試等。企鵝出生后,飼養員對新生小企鵝進行24小時的輪流看護,定期對其進行稱重、觀察變化,也對企鵝夫婦進行加餐,每天少食多餐,豐富餌料種類,讓其攝入的營養更加均衡。
“在企鵝繁育期,我們每天除了準備食物、清潔衛生外,觀察企鵝之間的社群活動情況和精神狀態也是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鄭州海洋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面對一批“新手企鵝爸媽”經驗不足的情況,飼養團隊需全天守護,每天在企鵝寶寶生活區域進行嚴格的清潔與消毒,為小企鵝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該館還設立了企鵝繁育室,其作用不僅是為了小企鵝順利生產,更重要的是向前來參觀的游客提供企鵝繁育知識科普,更加直觀地了解企鵝繁育的全過程、全要素。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成燕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