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記者從發布會獲悉,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經通過170多個展覽在近40多個國家的120多個城市登臺亮相,成為我省甚至國家對外交流的靚麗名片。
近年來,我省的考古工作者走出國門,與多個國外機構聯合開展考古發掘與研究。與肯尼亞的聯合考古項目從2017年開始實施,先后在肯尼亞裂谷省巴林戈郡吉門基石遺址和博高利亞湖遺址進行了考古調查與發掘,調查發現舊石器點45處。其中,吉門基石遺址,發掘面積114平方米,發現石制品和動物化石3000余件;博高利亞湖遺址發掘面積140平方米,發現石核、石片、石葉、刮削器、尖狀器、砍砸器、手斧、手鎬等石制品以及動物化石5000余件。特別是在今年的考古發掘中,新發現一處勒瓦婁哇技術制作石器的地點,初步判斷年代為距今約40萬——20萬年,此次發現為研究勒瓦婁哇技術的起源與傳播、特別是現代人類起源等重大科學問題提供了十分重要的線索。
中蒙聯合考古項目從2017年開始,主要發掘蒙古國中部后杭愛省高勒毛都2號墓地。發掘出土文物100余件,尤其是出土的一對鎏金銀龍呈現比較明顯的中原風格特點,為研究公元前2世紀——前1世紀歐亞草原游牧文明與東亞農耕文明的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該項目田野考古成果被美國考古雜志評為2019年度世界十大考古發現,被蒙古國國家通訊社評為2019年度十大新聞事件。目前該項目第二階段的工作也正在進行中。
下一步,我省將整合文物優勢資源,聯合省內高校,推動河南考古走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河南故事,為增強中華文明的傳播力和影響力做出河南貢獻。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左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