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河南省掛牌和立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數全國第一

          2023-12-14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考古中國”重大課題研究取得新突破、首推“考古前置”改革……

          我省掛牌和立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數全國第一?

          12月13日上午,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二十場新聞發布會,介紹河南文物保護領域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有關情況。記者在發布會上了解到,以建設文物強省、考古強省為目標,河南省文物系統在考古發掘闡釋、中華文明探源、大遺址保護利用等方面工作均取得了可觀成績。

          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古城墻訴說著數千年的商都故事

          “考古中國”重大課題研究不斷取得新突破

          為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研究,河南省文物局組織省內各考古發掘研究單位,以“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和“夏文化研究”兩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為抓手,持續推動相關仰韶文化、夏文化重要遺址的考古調查勘探、發掘研究。每年向國家文物局爭取10余個仰韶文化、夏文化相關的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全省與中華文明探源相關的仰韶文化、夏文化研究工作綜合水平明顯提高。

          近年來,已有鞏義雙槐樹遺址、南陽黃山遺址、淮陽時莊遺址、偃師二里頭都邑多網格式布局等4個仰韶文化、夏文化相關主動性考古發掘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葉縣余莊遺址、淮陽時莊遺址、偃師二里頭、禹州瓦店遺址等多個項目重要考古新發現得以在國家文物局“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工作進展宣發平臺上對外發布,引發社會各方高度關注,為深入推進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貢獻了河南的顯著力量。

          此外還舉辦了多屆高規格仰韶文化、夏文化研究相關學術論壇,舉辦系列考古學術報告會,辦好夏文化專題展覽,積極宣傳推廣仰韶文化、夏文化研究方面的考古學知識,為提高民眾歷史自覺和文化自信積極努力。

          在全國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

          河南在全國率先推行“考古前置”改革,通過省政府發文推動、地方政府積極響應、省文物局督促指導等方式,持續在全省推行基本建設、土地出讓活動中“先考古、后出讓”工作。

          截至目前,全省各省轄市已全面出臺“考古前置”改革政策性文件。“考古前置”改革工作實施以來,我省基本建設中的考古勘探項目數量持續增加,已經由改革前的每年約1300項,逐步增加至每年1900項左右。考古發掘項目數量由改革前的每年140余項,逐步增加至每年300項左右,改革成效顯著。

          鄭州商城等7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掛牌并對外開放

          河南是國內大遺址分布最為密集的省份,也是大遺址保護與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成效最為顯著的省份。

          在大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方面,推動整理出版了《二里頭》等32部重要大遺址考古報告,大遺址考古發掘研究整體水平取得長足進步。在專項立法建設方面,推動地方先后出臺了《安陽殷墟保護管理條例》(2021年)、《宋陵保護管理辦法》(2021年)等10部大遺址保護地方性法規,為相關大遺址保護提供了長期的、制度性的法律保障。

          在遺址博物館建設方面,已推動全省各地建成開放二里頭夏都遺址博物館等14座考古遺址博物館。另有大河村遺址博物館新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殷墟遺址博物館新館等5座遺址博物館正在建設中。

          在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方面,我省已有殷墟、隋唐洛陽城、鄭州商城等7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成掛牌并對外開放。另有大河村遺址、偃師商城、平糧臺古城等10處考古遺址公園入圍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我省掛牌和立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數位居全國第一。

          科技考古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重塑性改革獲得實質性突破,鄭州、開封、洛陽、商丘、南陽等市考古研究機構也完成機構改革和級別提升。全省考古研究機構和人才隊伍力量得到空前加強。

          同時,我省持續加大考古人員專業技能培訓,進一步筑牢基層考古人員專業基礎。在科技考古人才隊伍建設方面,目前我省從事動物考古、植物考古、人骨考古、分子考古、環境考古、穩定同位素分析等研究的人員總數已達56名,包括8名教授或研究員,20名副教授或副研究員。此外,通過強化科技考古意識、引進優秀科技考古人才、加強基礎研究平臺建設、出臺相應的成果獎勵措施獎勵科研成果等舉措,河南科技考古綜合研究能力已躋身全國省級考古研究單位第一方陣。

          近年來,河南的考古工作者走出國門,與多個國外機構聯合開展考古發掘與研究。截至目前,河南文物已經通過170多個展覽在40多個國家的120多個城市登臺亮相,成為我省甚至國家對外交流的靚麗名片。

          文物考古研學助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

          近年來,省文物局全面規劃研學游徑和研學實踐,首批推出6條文物主題游徑——文明探源·仰韶文化主題游、早期中國·夏商文明主題游、盛世氣象·巍巍國都主題游、天地之中·歷史建筑主題游、大河安瀾·治黃史跡主題游、賡續傳承·紅色精神主題游等。在做好革命文物保護管理利用、深化革命文物協同研究的基礎上,于今年11月份策劃推出了“大別山精神主題游徑”“長征精神主題游徑”等7條革命文物主題游徑。

          今年10月份,首屆文物考古研學大會在新鄭召開,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等相關文博單位及教育系統、研學機構的嘉賓和代表共300余人參加會議,發布了《跟著國寶去研學——開展文化遺產研學推廣行動的鄭州倡議》,引起了極大的社會關注。目前,涵蓋紅色研學、文博研學、考古研學、古建研學、古樂研學的文物考古研學體系已經初步形成,并正在成為助推文旅文創融合發展的重要推手。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左麗慧 秦華/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卜貝貝 統籌:蘇瑜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