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奮飛,“空中絲綢之路”越飛越廣,“陸上絲綢之路”越跑越快,“網上絲綢之路”越來越便捷,“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通達……作為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核心節點城市和新歐亞大陸橋的戰略支點城市,鄭州利用空中、陸上、網上、海上“四條絲路”暢通世界,構筑了通達全球的陸海雙向國際物流通道,不斷推動“四路”協同高水平發展。
“空中絲路”強基擴面
凌晨時分,鄭州機場北貨運站依然車流不斷,卸貨、搬箱、裝機……來自盧森堡貨航的飛機,遠道而來,在鄭州機場里卸下貨物后,再從鄭州機場裝載貨物返回盧森堡。
2019年7月1日,德國漢堡,抵達德國的鄭歐班列集裝箱
目前,鄭州—盧森堡“空中絲綢之路”通航點已覆蓋倫敦、芝加哥、米蘭等全球15個航空樞紐城市,在鄭州的航班從最初的每周2班加密至每周14班,國際貨運航線累計貨運量45萬噸,鄭州機場年貨郵吞吐量由6年前的50萬噸增長至70.5萬噸,穩居全國第6位,其中國際地區貨運量占比77%以上,全貨機航線網絡聯通歐、美、亞三大經濟區,28個國家和地區的48個城市,貨物集疏范圍覆蓋中國長三角等主要經濟區的90余座大中城市,通過這個平臺,讓鄭州更好地融入世界,也讓世界通過“空中絲綢之路”認識了鄭州。
“陸上絲路”加速奔跑
10月24日晚,一列滿載機械設備、汽車整車及零配件、紡織品的中歐班列(中豫號)從鄭州出發,駛向1萬多公里之外的比利時列日。這是中歐班列(中豫號)的第10000列。自2013年7月開行首列以來,累計貨值達到333億美元,貨重達到665萬噸,開行總量居全國前三。
中歐班列(中豫號)連點成線、織線成網。目前構建了“8個口岸出入境、21條線路直達”的國際物流網絡和“1+N”境內外物流樞紐體系,境外業務網絡輻射歐洲、中亞、東盟、亞太(日韓等)40多個國家140多個城市,境內外合作伙伴超過6000家,“連通境內外,輻射東中西”正一步步變為現實。
“網上絲路”鏈接全球
在E貿易博覽交易中心,來自全球4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種商品匯聚于此。消費者只需憑一張身份證即可在2分鐘通關后現場提走自己心儀的商品。即買即提,安心方便,這就是跨境電商新零售模式,依托于“1210網購保稅模式”對商業模式進行創新,在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項下對交易環節進行突破,開辟新模式、新渠道,搭建市民家門口的世界進口超市。
鄭州緊緊抓住“絲路電商”的新機遇,突破地理限制、云端鏈接全球,在跨境電商的賽道上一路疾馳,今年1至9月,全市跨境電商交易額989.11億元,建成線下跨境電商產業園區21個,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備案跨境電商企業870家。
“網上絲綢之路”織起一張鏈接世界主要經濟體的“云端大網”,也助力全省跨境電商進出口額從2012年的不足1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2209億元,跨境電商備案企業超過4.6萬家,貿易覆蓋“一帶一路”共建國家。
“海上絲路”借港出海
無“邊”無“海”,借港出海。近年來,鄭州相繼開通至青島港、連云港、舟山港、北侖港、太倉港、欽州港等鐵海聯運班列,實現鐵路與港口功能對接、業務銜接、數據共享,大力發展公鐵聯運、鐵海聯運等新業態,把“出海口”搬到“家門口”。“海上絲綢之路”越來越暢達,“海上絲綢之路”貿易航線不斷拓展。
今年8月,中豫港務集團與安徽港航集團合作,首批開通河南周口港、淮濱港及安徽蕪湖港、合肥港、阜陽港“五港聯動”9條航線。9月21日,中豫港務集團與浙江海港集團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豫貨出海”“海貨入豫”更加便捷和高效。
河南全面融入“海上絲路”,為更多“鄭州造”出海打通了“快速通道”,為鄭州打開了更為寬闊的開放通道。
航空港區站上開放橋頭堡
航空港、高鐵港、國際陸港、公路港“四港一體、聯動發展”,航空港區優越的交通樞紐優勢助推其站上鄭州對外開放橋頭堡。
歷經十年發展,747平方公里航空港區形成6大功能片區: 中原醫學科學城、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園博數字創意產業園、國際貿易會展區、航空樞紐港、北港總部經濟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區。其中,航空樞紐港功能定位為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和重要窗口、國際經濟文化交流中心、城市綜合服務中心,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航空物流、保稅加工、臨港商務、高端商貿、人力資源、國際醫療、跨境電商、航空金融、機務航食、航空制造維修等產業。
航空港區擁有內陸地區功能最全、效率最高的開放體系,建成“1+1+7”口岸體系(一類航空口岸;綜合保稅區;水果、冰鮮水產品、食用水生動物、肉類、活體動物、郵件、藥品7大功能性口岸),綜保區1~10月份進出口值居全國綜合保稅區第2位、海關特殊監管區第3位,全面實行7×24小時通關,口岸通關效率全國領先。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譯博 張倩 劉凌智/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