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恰逢“紹劇宗師”六齡童100周年誕辰,為了紀念這位“章式猴戲”開創者,紹劇名家,其子著名表演藝術家六小齡童撰稿,書寫父親六齡童與戲曲交織的一生。這本名為《金猴宗師:我的猴王父親六齡童》(以下簡稱《金猴宗師》)的新書,由北京長江新世紀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出版發行,該書于1月7日在北京舉辦了新書發布會。
活動當天,京劇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先生的長孫、著名京劇藝術大家荀皓先生,中國西游記研究會副會長祁連仲,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武生李(萬春)派李卜春,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原北京京劇院美猴王劇團團長張四全,著名戲曲人物畫家杜彥鋒,中國戲曲學院著名油畫家王占欣,央視版電視劇《西游記》唐僧飾演者遲重瑞、豬八戒飾演者馬德華、沙僧飾演者劉大剛等嘉賓共同出席此次活動,深情講述了對六齡童老先生的紀念與敬重之情。
從紹劇到猴戲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浙江三大劇種之一,紹劇曾創造輝煌的歷史。建國后,紹劇由地方戲曲走向全中國,走向世界,這還要提到由七齡童編劇六齡童主演的戲曲電影《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這部電影的風靡,徹底改變了六齡童的一生,從此章式猴戲聲名鵲起。61年前,毛澤東同志曾為紹劇《孫悟空三打白骨精》題詩:“金猴奮起千鈞棒,玉宇澄清萬里埃”,足以得見當時紹劇猴戲的影響力。一時間,紹劇聲名大振,成為紹興、浙江乃至中國戲曲藝術的一張金名片。
擇一事終一世,“紹劇宗師”德藝雙馨,以主演紹劇最具代表性劇目《孫悟空三打白骨精》而蜚聲海內外的六齡童,本名章宗義,浙江紹興人,作為紹劇宗師、章氏猴戲創始人,曾任浙江紹劇院院長,中國劇協理事、浙江省劇協副主席。
六齡童六歲從藝,因此得名六齡童。后來因為倒嗓,不得已專攻武生,這也為六齡童打開了猴戲的大門。在武生基本功的磨煉中,六齡童觀摩各家技藝,學習各種劇種中的精彩之處,豐富自己的本領。1947年底由七齡童自編自導,六齡童主演的紹劇《西游記》36本連臺本戲在上海老閘大戲樓上演,這次為了營生而推出的新劇目,卻創立了紹劇猴戲,“章氏猴戲”從此誕生。
《金猴宗師》是一本以六齡童在戲曲界的杰出成就和對藝術的貢獻為主題的傳記作品。書中重新梳理了“紹劇宗師”、南派猴王六齡童的一生,記錄了六齡童對藝術的熱愛和執著追求,以及他開創紹劇猴戲,并飾演孫悟空一角所取得的巨大成功。這本書的出版,有望讓更多人了解老一輩藝術家的藝術操守和人格魅力,同時也會帶給讀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思考和體悟,認識六齡童及其在中國戲曲界的重要地位。活動現場,李卜春繪聲繪色地描繪了六齡童先生和父親李萬春,南章北李兩位猴王的惺惺相惜,以及他與六小齡童老師的深厚交情,這種父一輩、子一輩的情感熏染了現場。
帶紹劇走向世界
紹劇是周恩來總理、魯迅先生的家鄉戲,從社戲到紹劇,新中國成立后紹劇獲得了新生,毛澤東主席等幾代黨和國家領導人對紹劇都很關注。1960年六齡童主演的《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由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拍成彩色戲曲片,發行72個國家,在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評選中,獲最佳戲曲片獎。
嘉賓荀皓回憶了六齡童先生的事跡,提到六齡童先生當年帶紹劇進京,轟動當時。在《金猴宗師》發布會現場,六小齡童追根溯源,從世界戲曲史到中國戲曲史,進一步介紹非物質文化遺產——紹劇猴戲,詳細講述了“章氏猴戲”的艱苦發展歷程:從第一代猴王曾祖父章廷椿,第二代猴王祖父章益生,第三代猴王父親六齡童及堂兄七小齡童、小七齡童、被《中國戲劇藝術家辭典》譽為中國最有名的戲曲小神童的16歲去世的二哥小六齡童短暫而傳奇的一生,直到自己,一代又一代將猴戲傳承下來。從當初上海灘老閘戲院初露頭角到年少成名,六齡童和七齡童分別獲得“一代美猴王”和“天下第一豬”的美譽,后來又一路北上,將“章氏猴戲”演到北京,并獲得一致好評。
六齡童、七齡童、小七齡童、小六齡童、六小齡童等用盡一生獻身于猴戲藝術,雖然偷師上海灘、再闖上海灘,進京趕考,練功學猴經歷了諸多磨難,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央視版《西游記》贏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廣泛喜愛,“章氏猴戲”代代傳承,六小齡童孜孜不倦,奉行著兢兢業業的演藝精神將“章氏猴戲”的精髓傳承下來。
用“中國故事”講述代代傳承
當天活動中,六小齡童與讀者們互動并分享了父親六齡童與戲曲交織的一生。大家現場感受到了幾代“猴王”對于戲曲藝術,對于孫悟空形象的塑造及精益求精的藝術追求。他深情地說:“父輩們對戲曲的癡迷和熱愛,對猴戲藝術孜孜以求的精神,深深地根植于我的內心。我深知,只有不斷地求新求變,在實踐中繼承和發揚,才能夠讓章氏猴戲'這個中國戲曲表演藝術中的璀璨之珠熠熠生輝,才能夠無愧于‘猴王世家’的美譽與殊榮。”
祁連仲提出,章氏猴戲是西游記文化事業的重要一環。《西游記》師徒四人重新聚首,回憶了拍攝期間六齡童先生與大家相處的點滴,六齡童先生一眼看出遲重瑞有極好的戲曲武術功底,馬德華深情回憶六齡童先生和夫人為他生日細心招待,劉大剛提出自己也是戲曲演員,能夠演好西游記,還是有戲曲功底的緣故。
六小齡童說:“孫悟空是中國人的超級英雄,凝聚了中國人自由超越的英雄夢想。要讀懂中國,就要讀懂《西游記》,要了解中國人,就要了解孫悟空。讓西游文化走向世界,讓中國戲曲和猴戲文化得以傳播和弘揚,這是我義不容辭的責任。吳承恩賦予了孫悟空以生命,我要賦予孫悟空以靈魂。如果說父親是一顆紹劇的種子,他讓這顆古老的藝術奇葩綻放了異彩。那么我就是這顆種子孕育出的幼苗,用紹劇講好‘中國故事’,在百花齊放的春天里綻放,在日新月異的新時代里生根。只有不斷地挖掘,不斷地創新,不斷地汲取營養,不斷地傳承推廣,才能成長為參天的菩提,才能讓戲曲藝術不至于在我們的手中散落,才能夠無愧于父輩們的殷殷期望,這也是我要努力的方向和前進的目標。”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秦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