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更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
——鄭州要勇挑大梁爭先出彩之三
□鄭 旗
新質生產力,是科技創新在生產關系中發揮主導作用的新時代先進生產力,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時提出,“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發展新質生產力。”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為我們準確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實質、價值意義、發展路徑、目標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省委書記樓陽生參加鄭州團審議時強調,堅定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主攻方向,聚焦產業鏈群式發展,堅持內育和外引并舉、龍頭領軍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齊抓,在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上破冰搶灘,加快構建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不斷培育發展新優勢、增強發展新動能。
鄭州正處于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全面邁上高質量發展軌道的沖刺決勝期,處于培育以新質生產力為先導、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傳統產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攻堅突破期,處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贏得戰略主動的關鍵窗口期。去年10月,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正式啟動建設;鄭州算力基礎設施體系建設在國家超算鄭州中心的基礎上又落下重要一子,形成了東西兩翼“超算+智算”協同發展的算力格局;以電子信息產業、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帶動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我們要準確把握中央精神、省委要求,厘清思路、抓住關鍵、加快突破,以“新”提“質”、以“質”催“新”,塑造更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加快推動特大城市轉型發展、高質量發展,為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作出更大貢獻。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深刻認識新質生產力的概念、內涵、要義。新質生產力,是技術顛覆性突破、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飛躍性升級帶來的新時代先進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為要義、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要素,是要走出一條生產要素投入少、資源配置效率高、資源環境成本低、經濟社會效益好的新增長路徑。
加快形成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助于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升供給質量,滿足多樣化、高端化消費需求,打造高品質生態環境,用科技力量改善人民生活,讓全民共享發展成果。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抓住關鍵求突破。新質生產力是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產性服務業為代表的新服務和以全球化數字化為代表的新業態形成的聚合體。
要堅定不移推進制度型開放,加快推進規則、規制、標準、管理等方面改革,持續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讓貿易更快捷、更便利。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以數據驅動企業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污染,拉長產業鏈條,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
同時,要充分激發各類經營主體的內生動力,打造一支善于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創新能力強的新型勞動者隊伍,用足用好人工智能、機器人、虛擬現實等新型生產工具,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新型生產關系,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持續提升核心競爭力。
善謀者行遠,實干者乃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概念,是對當下國內外經濟環境的精準把握,更是對未來全球經濟走勢的深度考量。省委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現代化河南建設的關鍵支撐來謀劃,對鄭州率先取得突破寄予厚望。
我們要緊緊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歷史機遇,系統性重構產業體系,加大力度發展新質生產力,努力推動集成電路、半導體、軟件、人工智能、生物醫藥等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不斷開創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新局面。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