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鄭州實踐“路”線圖

          2024-03-06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專精特新”企業達到3554家、新組建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14家、21條特色商業街區日均客流量74萬人次……

          從政府工作報告看鄭州實踐“路”線圖

          深化改革、自主創新、對外開放、綠色低碳、改善民生……國務院總理李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諸多“關鍵詞”,對未來一件又一件國家大事細細謀劃,每一條都與咱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也給鄭州未來描繪出一幅目標明晰的發展藍圖。

          站在新起點,鄭州將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搶抓國家政策機遇,有效放大自身優勢,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努力加快國家中心城市轉型發展步伐,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鄭州實踐邁出更大步伐。

          ?穩中求進?

          【報告摘要】

          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先立后破。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交出了“跑出加速度,確保高質量”的精彩答卷,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邁上了新臺階。數據顯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2.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6.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6.7%;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67%,連續兩年超全國平均水平;吸引留鄭大學生22.7萬人,兩年累計40萬人以上。

          春節期間,觀眾在銀基動物王國觀看動物表演

          2024年是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現代化建設的突破之年。今年,鄭州將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當好國家隊、提升國際化,引領現代化河南建設”總目標,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提升高效能治理,確保整體工作上臺階、重點工作創一流。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8%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9%以上,建筑業總產值增長10%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以上,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3%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在5.5%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達到2.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增長同步,進出口總值平穩增長。

          ?現代化產業?

          【報告摘要】

          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攻堅關鍵環節,重點產業聚鏈成群。加快建設先進制造業高地。制定20條重點產業鏈三年行動方案,形成“一鏈一專班一研發機構一圖八清單”推進機制;新簽約億元以上工業項目238個,簽約額2918.1億元、新興產業項目占比78.2%。工業投資完成1058.8億元、增長31.1%。六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4.1%、占規上工業比重達84.5%,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3.8%、13.6%。“專精特新”企業達到3554家,其中“小巨人”企業122家。汽車產量83萬輛、增長61.7%,其中新能源汽車31.6萬輛、增長3.5倍。智能傳感器、汽車、現代食品與加工3個產業集群入選全國百強,入圍全國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動化先行區試點。

          2024年,鄭州要全面夯實實體經濟根基,加快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以爭創國家首批新型工業化示范區為帶動,堅持龍頭引領、鏈群發展、產業配套、智改數轉,大力培育新質生產力。持續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融合發展。加快培育壯大電子信息、新能源汽車及電池、裝備制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創新性產業。突出打造電子信息“1號”產業,力爭電子信息產業產值增長5%以上、集群規模達到7000億元。聚焦打造“新能源汽車之城”,力爭新能源汽車產量超70萬輛,帶動汽車產量突破140萬輛,汽車產業產值增長60%以上、集群規模達到4000億元。依托中電裝、中鐵裝備、鄭煤機、衛華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裝備制造產業集群,新增國家級智能制造項目5個以上。全面激發數字經濟驅動力,聚焦打造“算力之城”,搶抓“東數西算”戰略機遇,優化算力算法和大數據中心布局,加快推進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力爭鄭高新全域算力網一期項目建成投用。

          ?自主創新?

          【報告摘要】

          加快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全面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聚力“六個一流”,創新動能積厚成勢。創新平臺建設取得突破,創新主體持續壯大。中原科技城“三合一”加速融合。助力省科學院組建15家研究院所,研發實體總數居全國省級科學院首位;揭牌打造全國首個量子谷,長江量子、金融信創生態實驗室等項目落地。重建省醫學科學院揭牌,中原醫學科學城建設全面啟動,“一院一城一產業集群”創新發展格局快速形成。新組建全國重點實驗室4家,國家重點實驗室達到14家;新增省實驗室5家、總數達到12家。全省首個大科學裝置超短超強激光實驗裝置加快推進,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開工建設。

          2024年,鄭州突出創新核心地位,扎實推進創新高地建設。聚焦創新平臺、創新主體、創新生態、創新人才,全面發力、擴大成效,爭創國家區域科創中心,加快鍛造高質量發展核心引擎。持續深化中原科技城“三合一”融合發展。組建中原科技城博士后創新創業孵化園,新引進優秀人才2500名以上,累計引進院士25名以上,新培養數字人才1萬名。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倍增計劃,深化科技型企業梯次培育機制,新認定高企1000家,入庫國家科技型企業8000家以上。力爭引進落地一流大學、科研機構鄭州研究院10家。積極引育創新人才。力爭引進培育創新創業團隊50個,支持優秀青年人才項目60個,引進博士及以上優秀青年人才1000名。落實“鄭聚英才計劃”,持續推進青年創新創業行動,力爭20萬名大學生來鄭留鄭。

          ?促進消費?

          【報告摘要】

          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從增加收入、優化供給、減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綜合施策,激發消費潛能。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著力擴大需求,經濟發展提質提速,消費市場提質擴容。去年,全市項目建設支撐有力。通過開展重點項目集中攻堅行動,每季度組織重大項目觀摩,接續開展4期“三個一批”活動,選報項目455個、總投資5549.8億元;省市重點項目1560項聯審聯批事項4月底前全部完成,完成投資5025.3億元;面向民間投資,三個批次推介181個項目、總投資3094億元,民間投資增長4.3%。以創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為抓手,大力開展“醉美·夜鄭州”等系列促消費活動,投入財政資金5.6億元,直接帶動消費204.8億元;出臺促進批零住餐業加快發展措施,新增入庫企業1369家;21條特色商業街區日均客流量74萬人次。

          2024年,鄭州將著力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擴大有效的投資,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以項目為帶動擴投資增后勁。壓茬推進、接續發力“三個一批”項目建設,確保簽約率、開工率、達效率居全省前列。抓好已謀劃的3800個項目建設,力爭完成投資5200億元。加快推進上汽集團新能源電池工廠、紫光智慧終端產業園等1000個產業項目建設,力爭工業投資增長20%以上、完成1300億元。

          推動平臺經濟、網紅經濟集聚發展。支持中國(鄭州)直播產業基地、河南信息消費產業園、鄭州新消費產業園創新發展。打響“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品牌,力爭接待游客達到1.7億人次、境外游客突破75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2000億元。

          ?深化改革?

          【報告摘要】

          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深化改革開放,動力活力不斷釋放。國企改革持續深化。“1+1+N”國資監管體系加快完善,國有企業集團“9+1”框架搭建完成,中層管理人員“四制”改革全面完成,總審計師制度落地見效。營商環境綜合配套改革全面展開。“一網通辦、一次辦成”政務服務改革實踐入選全國智慧城市運營典型案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標準化建設全面推進,建成政務服務統一預約平臺,新增50個“一件事”一次辦、200個事項“免證可辦”、111個事項“跨省通辦”。

          2024年,鄭州將著力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深化國企改革。以增強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競爭力為重點,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組建產業投資集團,推動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壯大、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組建科創集團,加強基礎研究,攻關關鍵核心技術,打造創新聯合體。鞏固提升“15分鐘便民服務圈”成效,在更多領域更大范圍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新增“一件事”30項、“免證可辦”事項100個、“跨省通辦”事項100個。加快完善電子監察系統,推動“有訴即辦”向“未訴先辦”轉變,為企業群眾辦事提供“兜底”“暖心”服務。

          ?對外開放?

          【報告摘要】

          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促進互利共贏。

          【鄭州實踐】

          2023年,自貿區鄭州片區12項制度創新成果全國復制推廣,注冊企業突破9萬家,航空港區等獲批河南自貿區聯動創新區。新鄭綜保區進出口規模居全國第一。聯合國工發組織國際合作中心、東盟中心、柬埔寨國際客廳落地揭幕;國際友好城市增至13個,國際友好交流城市增至34個;在鄭世界500強企業達到113家。鄭州—柬埔寨—東盟“空中絲綢之路”全面搭建,國際陸港航空港片區啟動建設,新開通客運航線15條、全貨機航線9條,完成旅客吞吐量2535.8萬人次、增長175%,貨郵吞吐量60.8萬噸。中歐班列集結調度指揮中心試運行,超額完成2800班任務。

          2024年,鄭州要持續推進高水平開放。強化自貿區引領作用。聚焦打造“絲路自貿區”,加快實施自貿區提升戰略行動,構建“全域自貿”創新發展體系,新入駐企業1.5萬家。持續鞏固樞紐地位。推進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加快推進機場三期擴建,研究謀劃第二機場建設。加快推進鄭州—柬埔寨、鄭州—吉隆坡等東盟多組“雙樞紐”建設,新開國際客貨運航線5條,完成旅客吞吐量2600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5萬噸。提速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建設,建成鄭州國際陸港新港;進一步完善國際線路網絡,重點推進鄭州至德國、俄羅斯、越南、老撾“樞紐對樞紐”建設;實施“班列+產業”行動,力爭開行中歐班列標準列3000班以上。

          ?綠色低碳?

          【報告摘要】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取得突破。黃河國家戰略縱深推進。積極開展黃河濕地生態保護修復,沿黃生態廊道持續提升,黃河(鄭州段)數字化生態保護監測平臺(一期)建成投用。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顯著。PM2.5、PM10、優良天數等主要指標完成省定目標。地下水污染防治“精準管控”鄭州模式全國推廣,農村黑臭水體實現源頭“動態清零”,南水北調“一渠清水永續北送”。“雙碳”行動穩妥推進。新培育省級以上綠色工廠22家、綠色園區1個,完成12家重點企業節能改造,高耗能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降至25.8%。

          2024年,鄭州聚焦綠色低碳循環,擦亮高質量發展底色。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低碳發展之路,著力建設美麗鄭州。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核心示范區建設。全面開展黃河流域突出環境問題排查整治。深入實施環境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打好秋冬季重污染天氣消除、夏季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貨車污染治理三場攻堅戰。持續推進國土空間增綠擴綠。實施大嵩山森林質量提升工程,完成營造林3.28萬畝,創建省級森林城市1個、森林鄉村50個。踐行公園城市理念,市區新增綠地300萬平方米,新建公園游園30個,完成道路綠化50條。

          ?改善民生?

          【報告摘要】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鄭州實踐】

          2023年,鄭州堅持惠民利民,民生福祉持續增進。44件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達71.7%。減征失業、工傷保險費11.07億元,階段性減征職工醫療保險費近10億元、惠及企業17萬家,發放穩崗返還補貼4.2億元。新增城鎮就業14.4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96萬人。新建投用公辦園24所,遴選領航幼兒園28所,普惠率達89.28%;市區新建、擴建中小學校15所,投入使用16所,新增學位2.3萬個,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實現“應收盡收”。發放退休人員增資養老金7.73億元。養老床位達到6萬張。建成“市、縣、鄉、村”四級醫保經辦服務體系,形成“15分鐘醫保服務圈”。

          2024年,鄭州將持續改善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堅持就業優先戰略。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推動創業帶動就業,新增城鎮就業12.65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2.68萬人。推進教育高質量發展。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市區新建中小學校10所,投入使用中小學校15所,新增學位2.7萬個。加快健康鄭州建設。持續推進縣域醫共體36個市縣共建專科、15個網格化布局的城市醫療集團建設,構建以基層醫療機構為主體,城市醫療集團、縣域醫共體為業務支撐的兩級服務體系。建立城市社區“銀發顧問”制度,推進鄉鎮敬老院轉型區域養老服務中心,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提升至60%,全市養老托老床位數達到6.6萬張。實施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力爭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達到4.8個。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王紅/文 李居正/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張丹婭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