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補國家層面關于火電廠智能化管理體系的空白
火電首個智能電廠國家標準出爐
近日,由華潤電力技術研究院潤電能源科學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潤電科學”)自動化技術部及研發中心牽頭編制的火電行業首個智能電廠國家標準《智能火電廠技術要求》(GB/T 44770-2024)正式發布實施。該項標準填補了國家層面關于火電廠智能化管理體系的空白,實現了我國在推動火電行業數字化轉型、建設智能電廠方面的重大突破。
深耕智能電廠技術領域 引領火電廠智慧化發展
據悉,潤電科學充分利用火電機組工程建設經驗豐富和智能信息化技術研發實力雄厚兩大優勢,完成基于虛擬計算和微服務架構的智能管控平臺及智能監盤、負荷巡航等十余項核心產品的自主開發,形成功能豐富的智慧電廠應用生態。通過仙桃和深汕示范項目建設,在國內首次實現火電廠智能管控平臺的下沉式一區聯合控制功能,構建智慧安全、智慧運行、智慧檢修和智慧經營等多元化、聯動型應用場景,利用數字化和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提升機組的靈活運行能力、發電效率和運營水平,引領火電廠智慧化建設行業發展方向,打造能源行業數字化轉型排頭兵。
正是由于多年來深耕智能電廠技術領域,在設計研發、建設和實施等方面積累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技術創新成果,取得行業內領先的顯著成效,全國電站過程監控及信息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托潤電科學牽頭編制本項國家標準,凝聚多家發電集團、電網公司、生產企業及重要科研機構的核心技術專家經驗共識,經過深入調研、反復論證和多次修訂,最終完成這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標準編制工作。
打造健康的產業生態 實現國際標準化工作
標準制定團隊不僅在智能火電廠的體系架構、功能性能要求等關鍵要素上達成了共識,還在標準的適用范圍、技術路線、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標等方面提出了先進適用、清晰明確的技術規范。
作為推動火電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有效舉措,智能火電廠技術要求國標的發布實施,對提升電力生產效率和保證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義。該標準為智能火電廠的規劃、設計、建設、調試、驗收、維護與評估提供了全面的技術指導,引導產業相關方統一發展方向,匯聚資源,充分應用數字化和智能化等新技術,打造健康的產業生態,持續提升火電企業運營效能,實現更加綠色、安全、高效、靈活的發電能力,與智能電網及需求側相互協調,與社會資源和環境友好融合,為智能火電廠的規模化建設和可持續發展提供良好條件。
目前,該國標同時正在參與國際標準化工作,不僅能夠將我國優秀的實踐標準推廣至全球,也有利于學習借鑒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擴大火電廠智能化建設的對外開放程度,增強國際競爭力。
記者 陶然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