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判,2025年汛期河南氣候狀況總體偏差,旱澇并存、旱澇急轉可能性大,強降水階段性特征明顯,流域性洪澇威脅突出,河南如何持續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安全度汛?
5月12日,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河南省2025年全國防災減災日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兼省應急管理廳副廳長任汝成在答記者問中介紹了河南省水旱災害防御體系建設情況。
水利工程體系方面,目前,全省有水庫2540座(大型28座、中型123座,小型2389座),其中三門峽、故縣、小浪底、西霞院等4座大型水庫由水利部負責管理,出山店、前坪等8座大型水庫由省水利廳負責管理,其他水庫按照職責由市縣鄉分級管理;5級以上堤防1.67萬公里,水閘5848座(其中大中型水閘378座),蓄滯洪區14處(黃河流域1處、淮河流域4處、海河流域9處),設計蓄滯洪量38.41億立方米。防災工程體系日益健全,水旱災害防御能力顯著增強。
指揮調度體系方面,建立了以省水利廳為中心,上聯水利部、流域機構,下通各省轄市、縣、重要水利工程管理單位以及重點鄉鎮的信息網絡和視頻系統,配備了700余部衛星電話,基本實現省市縣鄉四級互聯互通。目前正在推進以“一河(賈魯河)一庫(白龜山水庫)一灌區(人民勝利渠灌區)一調水工程(南水北調)”為重點的水利數字孿生建設,省級水利數字孿生平臺(一期)和衛共流域防洪“四預”能力提升項目,構建科學高效的水旱災害防御決策支撐體系。
防汛責任體系方面,不斷健全責任落實機制,明確水庫、河道、堤防、蓄滯洪區、水閘、南水北調和淤地壩等各層級各環節責任,建立了山洪災害防御的“縣、鄉、村、組、戶”五級責任體系,每座水庫均明確了防汛責任人,特別是小型水庫建立了責任卡,落實了行政、技術、巡查責任人。
防洪預案體系方面,健全優化各類防洪預案,制訂完善了省級水旱災害防御應急預案、4個流域防洪預案、蓄滯洪區運用預案、應急水量調度預案、山洪災害防御預案和每座水庫的防洪搶險應急預案等,形成了“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預案體系。
監測預警體系方面, 設立了省級水文測報中心及18個市的測報分中心,共有各類水文監測站8266處,在重要防洪區域布設了982處北斗衛星雙信道測站,建立了全省山洪災害監測預警系統,基本形成覆蓋全省、系統可靠的水旱災害監測預警體系。
要素保障體系方面,強化水利行業專家力量,組建119支1萬余人的行業搶險隊伍,及時更新400余名專家組成的省級專家庫,適時補充水利防汛抗旱物資,目前儲備防汛抗旱物資總價值達4.59億元(其中省級倉庫9012萬元),為防汛搶險和抗旱應急奠定扎實基礎。
記者 王戰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