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中牟新區官渡鎮十里鋪村,村道整潔干凈,房屋錯落有致,村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全國文明村”這個稱號,見證著這個村莊在文明建設道路上的華麗蛻變。這份榮譽的背后,是十里鋪村以黨建為引領,探索出的一條獨具特色的文明創建之路。
社區籃球比賽
黨建領航,凝聚文明向心力
“我們始終堅持黨建引領,把文明創建作為基層治理的重要抓手,凝聚起全村的向心力。”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張寶磊說。
自中牟新區開展移風易俗工作以來,十里鋪村迅速響應,構建了“支部推動、黨員帶動、網格聯動”的三級工作體系。
全村96名黨員積極簽訂《移風易俗承諾書》,以身作則。村里還組織黨員觀看《破除陳規陋習》教育片,凝聚文明共識。在黨員的示范引領下,越來越多的村民主動參與到文明創建中來,形成了“黨員帶頭、群眾跟進”的良好局面。
自治固本,破除陳規促新風
“以前村里辦紅白事,互相攀比,浪費嚴重。現在有了村規民約,大家都按規矩來,既省了錢,又少了負擔。”村民王大哥說。十里鋪村堅持“約”“理”“建”三字訣,推動移風易俗從“政府引導”向“群眾主角”轉變。
十里鋪村結合實際,廣泛征求意見,修訂完善村規民約。針對紅事,明確“三提倡三嚴禁”;針對白事,推行“一碗大鍋菜”簡餐制度,嚴格落實官渡鎮“三減控”倡導標準。村紅白理事會更新完善五會章程,推動鄉風文明從“軟約束”向“硬制度”轉變。
今年3月,村里利用閑置用房改建紅白理事堂,明確宴席菜品數量、煙酒規格,倡導節儉理念。經由理事會操辦的宴席,單場次費用平均減少約1萬元。此外,該村設立“紅黑榜”公示制度,對違規操辦者實行“一票否決”。今年以來,勸導規范操辦3戶,表彰簡辦示范戶2戶。
文化潤心,傳承美德育新風
十里鋪村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作用,將移風易俗與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合。圍繞春節、清明、端午、七夕等節日,持續開展“好家風潤萬家”行動。
“每次參加愛心午餐活動,看到老人們吃得開心,我心里也暖乎乎的。我們要把孝善文化傳承下去。”志愿者張燕熱情地說。十里鋪村開展的“愛心午餐”活動,將孝善文化融入民俗傳承。
村里還動態開展“星級文明戶”“鄉村光榮榜”等評選活動,充分挖掘培育“四好”星級榜樣,帶動全村家庭積極參與文明家庭創建。目前,村里已初步篩選出馬惠霞、張潔等文明家庭5戶。
網格賦能,激活治理新活力
“小網格”撬動“大治理”,十里鋪村組建“網格員+紅白理事志愿者+文明勸導員”3支隊伍,嚴格落實網格員“五必訪四必報”工作清單。同時,整合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文化志愿者等力量組建網格服務團隊,將移風易俗納入網格議事日程,建立紅白事網格報備制度,由網格員提前介入引導,提供“保姆式”服務。
如今的十里鋪村,“紅白事瘦身、人情債減負、新風尚扎根”已成為群眾共識。張寶磊表示,下一步,村里將持續深化文明創建工作,讓文明新風在十里鋪村落地生根,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記者 盧文軍 通訊員 邊春雨 文/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