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呂村古戲臺前廣場,幾名村民圍攏唱戲,旁邊幾位閑坐乘涼,幾名兒童嬉戲玩耍。鄉村夏日時光,顯得平靜而安詳。
前呂村位于新鄭市梨河鎮西南部,舊名武陵村,全村共有4個村民組,1250人。村口由荒溝改建而成的小游園鮮翠欲滴,鳥語花香。村黨支部負責人說,全村有3個游園,主次干道全部綠化到位。前不久,這個村莊躋身全國文明村行列,成為遠近聞名的明星村。
步入村史館,一件件展品訴說著村莊的歷史,也凝聚著村民的鄉愁,以今昔對比展現鄉村的巨大變化,提升群眾的幸福感、自豪感。據介紹,前呂村的發展離不開鄉賢的支持,戲樓、村史館、牌坊都是他們捐資興建的。
早在2013年,前呂村29名企業家、退休干部職工自發成立村愛心協會,成為村里較早的鄉賢組織。村黨支部積極引導,規范協會運作,形成濟弱、助學、揚善、惠眾4個工作方向,以多種形式資助村里的大學生、困難家庭、高齡老人和好婆媳。鄉賢中的骨干田西慶,曾入選河南省鄉村光榮榜。他多年來回報家鄉,捐資助學、扶老愛幼,調解鄰里糾紛,個人出資90萬元建設戲樓廣場。
10多年來,愛心協會捐助資金累計達70萬元,受惠群眾300余人次。村莊還開展“星級文明戶”認領工作,通過制定標準、認領承諾、驗收掛牌、公示表彰等,逐步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村黨支部的領導加上鄉賢助力,村民生活祥和安定,村莊崇德向善,連續10年被評為精神文明先進村。
為提升村莊治理水平,村里邀請鄉賢參加村民矛盾調解。在各界人士參與下,村里連年舉辦鄉村光榮榜評選,評選出“好媳婦、好婆婆、好兒女”等群眾身邊典型,營造學習先進、爭當先進、趕超先進的濃厚氛圍。
前呂村將紅白喜事標準等寫入村規民約,以減輕群眾負擔;將老教師、老干部、老黨員納入“四會”,定期組織開展活動;利用云喇叭、宣傳欄、宣傳條幅、微信群等積極宣傳鄉風文明。在重陽節、國慶節,村里還組織全村60歲以上老人開展活動,通過送戲曲、送文藝演出、送長壽面、送禮物等形式,營造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良好風尚。
與此同時,村里還建成養老院,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引進食品生產、服裝加工、家具制造等企業,安排上百名村民就業。
記者 張立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