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發布場景驅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方案
推動人工智能與醫療、工業、文旅領域深度融合
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年底超350億元和2000億元
市政府辦公室近日印發《鄭州市場景驅動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明確提出,我市要發揮場景驅動創新優勢,搶抓人工智能技術革命和發展機遇,推動“人工智能+”行動實施,助力鄭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至今年底,我市將建成10個創新平臺,建成2個以上有影響力的人工智能產業園區,人工智能核心產業和相關產業規模分別超過350億元和2000億元。
鄭州數據交易中心
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
錨定雙階段目標,構建全鏈條創新體系。方案提出“兩步走”戰略:至2025年底,鄭州將聚焦大模型、跨媒體感知、自動駕駛等關鍵技術突破,建成10個創新平臺,培育20個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形成20個深度融合應用場景,孵化100家高成長性企業,打造2個以上行業垂直領域大模型及2個標桿性產業園區。
到2027年底,人工智能技術在我市經濟社會各領域得到深度融合應用,建成態勢發展良好、企業活力迸發、創新集群活躍、應用場景泛在、敏捷治理安全的人工智能產業生態體系,助力鄭州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發展新高地。
做精做強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垂直大模型
技術創新是人工智能發展的核心引擎。我市將聚焦智能傳感器、智能機器人、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鼓勵駐鄭高校及科研院所與國內外人工智能領先企業和科研機構開展戰略合作,加強在大數據智能分析、跨媒體感知計算、人機混合智能系統、自主協同控制與決策等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突破一批“卡脖子”技術。
深化與DeepSeek等人工智能頭部企業的合作,引入高質量通用型大模型。支持大模型企業深耕細分領域,聚焦智慧醫療、智能工廠、智慧交通、智慧文旅等重點場景,做精做強一批具有行業競爭力的垂直大模型。
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和高校、科研機構牽頭建設人工智能產業技術研究院。發揮哈工大鄭州研究院、上交大鄭州研究院、北理工鄭州研究院等創新平臺作用,加快人工智能領域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
支持驗證成功的技術(服務)在全市開展示范應用,形成從核心技術研發、智能產品生產到行業智能化應用的完整閉環。聯合國內人工智能研究機構建設微型企業孵化器、加速器、中試場,在人才引進、培養培訓、新產品技術能力轉移、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形成人工智能產業鏈協同創新機制。
推動人工智能與醫療、工業、文旅領域深度融合
技術的突破最終需落地為場景應用。方案明確,我市將推動人工智能應用場景開放,實施醫療、工業、農業、文旅、社會治理、生態保護、防災減災、公共服務等重點行業應用示范。依托城市級大模型基礎底座,向公共服務部門開放DeepSeek接入服務,提供算力共享、模型調優等一站式服務。
醫療領域,鼓勵醫療機構聯合人工智能企業和省醫學科學院等醫學科研機構開展合作研究,形成一批高質量醫療行業數據集,構建醫學科研新范式,打造醫療行業垂直大模型,創新預防、診療、康復等全鏈條集成服務。探索醫生與醫療智能體協同機制,推動互聯網醫院向人工智能醫院升級。
工業領域,鼓勵先進制造業鏈主企業與人工智能企業合作,匯聚行業高質量數據集。研發適應制造業復雜任務環境、具備跨模態數據處理能力的工業領域垂直大模型。圍繞物流倉儲、生產制造等領域,搭建具身智能應用試驗場,提升具身智能發展水平。
文旅領域,支持建設文旅大模型服務平臺,提供高效便捷的文旅服務。推廣人工智能技術在博物館展覽展示、數字化保存、活化利用等方面應用。利用大模型技術強化視頻生成能力、內容修復能力、內容創作能力,深化在微短劇、影視動漫等行業應用,發展數字內容產業。
公共服務領域,支持“鄭好停”發展“智能停車”和“車位共享”新業態;構建定制化語料庫和高質量數據集,在教師、教學、學業評估等場景開展大模型應用;鼓勵銀行機構面向銀行前臺、中臺和后臺業務場景領域進行大模型探索,推動征信機構加大征信產品及線上信用貸款產品研發力度。
探索建立全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
算力與數據是人工智能發展的基礎支撐。強化算力支撐,加快推進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國家超算鄭州中心、鄭州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等重大項目建設或提質擴容,推動建設技術先進的極速算力承載網,提升數據中心跨網絡、跨地域數據交換能力。
同時,探索建立全市算力統籌調度平臺,依托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項目引導各類公共算力及市場化算力資源接入,打造跨區域城市算力網,實現跨域、異構算網資源的感知整合、靈活分配、智能調度。制定統一的接入標準、服務標準,實現算力網絡調度、服務和管控的智能化,打造“算力一網化、統籌一體化、調度一站式”的算力調度服務體系。
在數據層面,深化數據要素改革,建設行業語料庫和可信數據空間,做強做大鄭州數據交易中心,推動數據的采集、存儲、清洗、標注、訓練等業務全面發展。
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
優化營商環境,構建創新生態,方案明確,鄭州將通過“產業集聚+人才引育+金融賦能”構建創新生態。
推動產業集聚發展。以中原科技城為核心,聚集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企業總部,建設人工智能產業園,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以高新區數算產業園為基礎,建設河南省大模型賦能創新中心,拓展算力應用場景,依托高校創新資源優勢,建設人工智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先行區。以經開區、金水區、鄭州航空港區為重點,聚焦重點場景,深化人工智能場景應用,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應用示范區。
完善人才支撐體系。用好用足現有人才政策,積極引進人工智能高層次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鼓勵企業柔性引進人工智能緊缺人才。依托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引進培育人工智能高層次領軍人才團隊,吸引一批國內外高端技術團隊、關鍵共性技術研發人才、應用型科技人才。支持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工業大學等重點高校院所完善人工智能學科體系。
完善投融資機制。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基金下設人工智能產業發展子基金,鼓勵市天使基金按照市場化原則支持人工智能天使期項目,重點投資孵化人工智能領域早期項目和初創型高成長性企業。鼓勵人工智能企業在境內外多層次資本市場開展股權融資,支持風投、創投機構加強對人工智能初創企業的投資并購。探索知識產權抵押等創新融資模式,為產業發展注入“源頭活水”。
記者 董艷竹/文 馬健/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