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牟新區(縣)公安局,有這樣一位民警:他既能在刑事技術崗位潛心鉆研,又能在反詐戰場凌厲出擊,用專業與執著守護著群眾的“錢袋子”。他,就是反電信網絡詐騙大隊民警苗新超。
2015年苗新超加入公安隊伍,在刑偵技術崗位積淀了8年專業功底;2023年主動請纓投身反詐,短短兩年時間,便憑借突出反詐戰績斬獲市縣兩級公安機關個人嘉獎等榮譽。
“電詐分子敢伸手,我們就敢斬腕!”這是苗新超常掛在嘴邊的話。2022年初,一起涉案120余萬元的電詐大案打破轄區寧靜,線索指向某地涉詐重點區域,嫌疑人反偵察意識極強。臨危受命的他帶著團隊一頭扎進案情,連續多日蹲守追蹤,首批嫌疑人落網。但這僅僅是開始,面對“零口供”困局,他像“拼圖高手”般梳理碎片信息,用鐵證鎖定核心目標。隨后一年多里,他帶隊往返多省,在蛛絲馬跡中步步緊逼,最終將整個詐騙鏈條連根拔起,為群眾追回損失70余萬元。這場攻堅戰,讓“一追到底、絕不放棄”的刑警韌勁深入人心。
“絕不能讓詐騙分子破壞營商環境!”面對新型網絡犯罪,苗新超始終保持敏銳洞察。2024年6月,某外賣合作企業被惡意索賠50余萬元,他迅速識破這是利用平臺漏洞的有組織詐騙。從13個停用商戶賬號的虛假下單記錄入手,他主導深度研判,連夜蹲守抓獲主犯葉某,順藤摸出一個以“股份分成”拉攏閑散人員的完整鏈條。21名嫌疑人悉數落網、20余萬元損失追回,為網絡營商環境筑起堅不可摧的“防護墻”。
2024年,“對愛相親”APP詐騙案中,他從受害人充值刷禮物的細節里嗅到團伙作案氣息。不滿足于抓獲直接作案者,他帶隊順線深挖,一步步揭開驚人真相:數千名“聊手”偽裝成相親對象誘導消費,背后是專業開發團隊搭建的詐騙平臺。經過3次集中抓捕,徹底搗毀這個專業詐騙平臺,該案被央視《今日說法》《法治在線》等欄目深度報道,成為打擊新型網絡詐騙的標桿案例。
“打是手段,防才是根本。”苗新超深知,讓群眾“騙不走”比“追回來”更重要。他創新推出“案例解剖式”宣傳:把本地高發的投資理財、虛假購物等騙局拆解成“反詐情景劇”,通過集中宣講、上門普及、短視頻等方式,用群眾聽得懂的語言揭示“不輕信、不透露、不轉賬”的核心要訣。在社區廣場,他手把手教老人安裝“國家反詐中心APP”;在企業車間,他結合“兩卡”犯罪案例警示年輕人,讓“防范意識”成為群眾最貼身的“護身符”。
自參加工作以來,苗新超累計參與偵破各類刑事案件1150余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320余人,抓獲在逃人員15人。其中,在反詐領域成績尤為突出,破獲涉電詐類案件110余起,抓獲涉電詐類違法犯罪嫌疑人246人,用扎實的戰績筑牢了守護群眾財產安全的防線。
“我們多一分努力,群眾就少一分損失。”這是苗新超常掛在嘴邊的話。面對電詐手法不斷翻新、犯罪鏈條愈發隱蔽的挑戰,他始終以“抽絲剝繭”的細致、“一追到底”的執著,在反詐戰場上書寫著“守護”二字的分量。在守護群眾“錢袋子”的征程上,這位年輕的反詐先鋒,正用熱血與擔當,詮釋著新時代公安民警的忠誠與使命。
記者 張朝暉 通訊員 賈留玉 徐少杰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