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走馬都市圈(七) 丨鄭洛同頻 共振中原

          2025-07-2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洛陽應天門 曾憲平 圖(洛陽日報供圖)

          中原藥谷科創園 潘郁 圖(洛陽日報供圖)

          中航鋰電(洛陽)智能工廠 張光輝 圖(洛陽日報供圖)

          2023年金秋,鄭州都市圈成功獲批全國第10個都市圈,一紙復函,意義深遠。這份沉甸甸的“國字號”名片,奏響區域協同的最強音。

          在這個橫跨鄭州、洛陽、開封等多座城市的都市圈版圖中,鄭州與洛陽的同頻共振尤為引人注目——兩座城市相距約120公里,地緣相近如唇齒,歷史同脈若江河,產業互補像齒輪,文旅相融似交響。

          沿著鄭州都市圈產業版圖,向西望去——鄭洛新材料產業帶、洛濟焦高端石化產業帶、洛平高端裝備產業帶……從夏商時期的“畿輔相依”,到如今鄭州都市圈框架下的“協同共進”,鄭洛之間的每一次握手,都在書寫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篇章。

          產業相互補 合力謀發展

          都市圈發展,產業協同是“必答題”,更是“強根基”。鄭州、洛陽兩座城市在產業結構上各具特色,形成了良好的互補態勢。

          作為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鄭州在電子信息、汽車制造、現代物流等領域優勢顯著,擁有眾多龍頭企業和創新平臺。洛陽則以裝備制造、新材料、能源電力等傳統優勢產業為根基。近年來,鄭洛兩地高標準建設鄭洛先進材料產業帶,推進都市圈先進制造業一體化發展。其中,中州時代新能源生產基地一期投產、二期加快建設、三期四期開工,為鄭洛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鄭州與洛陽在經濟領域的協同發展也步入“快車道”。

          “鄭州的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產業較為發達,而洛陽在裝備制造、有色金屬加工等領域優勢明顯。雙方可在產業配套上加強合作,鄭州的汽車產業可與洛陽的汽車零部件產業實現對接,形成完整的汽車產業鏈,增強區域產業競爭力。此外,在新興產業方面,鄭州的科技創新資源與洛陽的科研成果轉化能力相結合,有利于推動雙方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的共同發展。”河南省委咨詢組研究員、河南省社科院原院長張占倉認為,隨著雙方合作的深入,有望形成更具規模和競爭力的產業集群,推動制造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洛陽市偃師區被劃入圈。作為洛陽融入鄭州都市圈的“東大門”,偃師區是洛陽重要的產業承載地。近年來,偃師堅持“項目為王”發展理念,堅持強龍頭、補鏈條、聚集群,持續開展大員招商、小分隊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招商,一大批事關全區高質量發展的重點項目落地建設、投產達效。

          未來,隨著鄭州都市圈一體化的深入,相信偃師區這片產業沃土,必將成為兩座城市產業鏈上最堅韌的“中間環節”,驅動鄭洛產業集群向更高水平邁進。

          動脈貫東西 加速交通圈

          城市間的“雙向奔赴”,少不了依托便捷的交通體系。推動都市圈加速融合,要充分發揮交通“先行官”作用,以交通一體化促進區域經濟一體化。

          按照《鄭州都市圈綜合交通體系規劃》,河南將筑牢輻射全球交通門戶樞紐,形成以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洛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副中心、其他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重要節點的“一主一副多點”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同時鞏固鄭州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拓展洛陽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推動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建設一體銜接的綜合客貨運場站。到2027年,都市圈一體化高質量綜合交通體系發展取得明顯進展,形成一小時通勤圈;到2035年,實現“人享其行、物暢其流”,全面服務和保障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現代化都市圈建設。

          高鐵的呼嘯,縮短了時空距離。2010年鄭西高鐵通車,從鄭州到洛陽僅需30多分鐘;如今,雙城之間高鐵班次加密至“公交化”,每天40余列。

          除了快速發展的高鐵,公路的延伸也在不斷織密發展脈絡。

          作為《河南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21—2035年)》批準新增的鄭州都市圈4條輻射路線之一——鄭洛高速預計于2026年通車。該項目起點位于鄭州市西南繞城高速,終點位于洛陽市二廣高速,途經鄭州滎陽市、鞏義市和洛陽偃師區、伊濱區、洛龍區,路線全長約99公里,其中鄭州境65.67公里,洛陽境33.34公里。

          張占倉認為,鄭洛高速的貫通將極大便利鄭州和洛陽兩地的直接聯通,進一步促進兩地經濟文化交流。

          2025年5月16日,鄭州交運“站點巴士”還開通了鄭州至洛陽的線路,為兩地汽車站對發模式,極大提升了轉乘、接駁旅客的出行效率,為兩地廣大市民探親訪友、出行游玩等提供了更為靈活便捷的選擇。

          從“走得了”到“走得好”,從“互聯互通”到“無縫銜接”,鄭洛交通的便利正讓“同城生活”從夢想照進現實。

          雙都共執筆 文脈續新篇

          千百年來,在黃河的滋養下,黃河流域鄭州段留存了大量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河洛文化、黃帝文化、商都文化、嵩山文化等多元并蓄、源遠流長。“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是對鄭州厚重文化的生動描述。

          而翻開卷帙浩繁的中國史籍,上下五千年風云際會,“洛陽”二字也閃耀其間。作為“十三朝古都”,這里融多元一體、承文脈綿長,留文人墨客“詩酒華章”的吟唱,凝結著道不盡的中國式浪漫。

          早在2021年12月,河南省委就在《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工作方案》中明確提出構建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同月,《河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的通知》再次強調這一構想。

          2023年9月,河南再次發文,提出建設文物強省、考古強省,推進文物活化利用,加強大遺址保護利用,打造世界級大遺址走廊。

          2024年6月17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全球旅行商大會在鄭州召開。現場發布了《鄭汴洛文旅發展共同體宣言》,三市簽署了合作協議,致力打造產品一體、交通一體、營銷一體的區域綜合文旅發展共同體。

          通過一系列政策,不難看出,在省委、省政府的統籌協調下,鄭州和洛陽這兩座城市不斷加強文旅融合,讓沉睡的文物“活起來”,讓散落的景點串起來,讓千年的文脈續起來。

          “鄭州有嵩山少林寺、黃帝故里等景點,洛陽有龍門石窟、白馬寺等著名景區。雙方攜手可以整合旅游資源,聯合打造世界級精品旅游品牌,如共同舉辦世界古都論壇、國際文化旅游節等活動,推出跨城市的旅游線路,吸引更多國內外游客。”張占倉說,通過文旅合作,不僅可以促進文化的傳承和交流,還能帶動餐飲、住宿、購物等相關產業發展,推動區域經濟增長。

          鄭州與洛陽地緣相接、文脈相通、人緣相親,文旅資源豐富、市場活力十足,相信隨著鄭州都市圈的進一步發展,雙方文旅將從“各自精彩”到“協同出彩”,打造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文化旅游目的地。

          鄭洛同頻,共振中原。從產業協同的“齒輪咬合”,到交通互聯的“動脈暢通”,再到文旅融合的“文脈共鳴”,鄭州與洛陽正以鄭州都市圈為舞臺,為高質量發展和中部崛起作出更大貢獻,書寫區域協調發展的新篇章。

          本報記者 李韜

          趙柳影 王艷明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