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丨黃顯聲:血肉長城第一人——他用生命寫下《義勇軍進行曲》的最初注腳

          2025-07-25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黃顯聲故居內院黃顯聲雕像

          黃顯聲故居內景

          黃顯聲故居內院 黃顯聲就義處——步云橋

          在東北抗日的歷史星河中,一個個名字如豐碑矗立。他們用熱血與信念,在動蕩歲月里寫下“英雄”的注腳。黃顯聲便是其中之一。1931年9月18日夜,日軍以柳條湖附近的鐵路被炸毀為借口,炮轟北大營(當時東北軍第七旅的營房),悍然發動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當時主持沈陽警務的黃顯聲立即命令三經路警察署、商埠三分局、南市場等處的警察大隊及公安分隊首先起來抵抗,其余地區的公安局隊伍亦有所抵御。抗日槍聲在此打響……

          至9月21日夜,沈陽各城門及東關公安總局、公安總隊部大門先后被日軍坦克攻開,守門公安力不能支。黃顯聲下令以分局分隊為單位,盡量攜帶彈藥武器退出沈陽,經新民向錦州集中待命。直到此時,黃顯聲自己仍留沈陽,以觀局勢。直到看到沈陽景象全非,黃顯聲才一面通知遣散在家的部分警察和公安隊員到錦州歸隊,一面化裝離開沈陽。

          鞍山市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王尤

          警惕日軍活動

          在經典革命小說《紅巖》中,有一個令人難忘的小男孩叫“小蘿卜頭”。這個在白公館魔窟中堅持學習的孩子,原型是楊虎城將軍秘書宋綺云之子宋振中。而那位在黑暗牢獄中仍堅持傳道授業的老師黃以聲將軍,其原型則是抗日愛國將領黃顯聲。這段獄中師生的感人故事,恰是黃顯聲將軍一生堅守信念、傳承火種的真實寫照。

          黃顯聲,字警鐘,別名驚中或京中、京峰,1896年出生于遼東富裕家庭。很多文獻記載,黃顯聲是鳳城葦山河人,現此村屬遼寧省鞍山市岫巖滿族自治縣。

          黃顯聲自幼聰穎好學,青年時目睹日本侵略者控制朝鮮、勢力擴張至鴨綠江畔的現實,心中燃起強烈的民族情緒。

          1930年春,張學良成立沈陽警備司令部,特任命黃顯聲為遼寧省警務處處長兼沈陽市公安局局長,為以后提拔他擔任警備司令做過渡。

          黃顯聲主持沈陽警務期間,對日本軍隊在沈陽的活動特別警惕,對某些日本人進行嚴密的監視。他曾下令:遼寧省所屬公安系統,凡屬與日本人勾結違法的中國人,一經查實,立即逮捕。又針對日本滿鐵警察的無理滋事,他要求公安系統對滿鐵軍警的無理行為要敢于制止。日本人在中國警方的強硬態度面前知難而退,以致提到黃顯聲,總是咬牙切齒。后來的九一八事變中,日本人首先抄了黃顯聲在沈陽的家。

          九一八事變前的8月末,黃顯聲通過警務督察長熊飛獲得日軍的情報,得知事變就要發生。他把各縣的警察隊、公安隊擴充為12個總隊,發放槍支彈藥,準備打仗。這件事影響很大,以致后來東北各路抗日義勇軍中警察占很大比例。一些領袖人物更是警察局局長出身,如鄧鐵梅、劉景文……他們的大部分武器也是這時發放的。

          從9月初開始,黃顯聲就晝夜不離辦公室。

          組建義勇軍

          九一八事變發生以后,黃顯聲率公安總隊和學兵隊在沈陽市內步步抵抗,打了三天三夜,直到沈陽四門失守,部隊被各個擊破,才命令撤退。

          黃顯聲退守錦州以后,繼續進行抗日斗爭。他把12個公安總隊改編為3個騎兵總隊,集結在錦州以北訓練,以抵御日軍西進。同時,組建義勇軍抗擊日軍和漢奸,頻頻出擊以遲滯日軍的腳步。

          九一八事變以后遼南出現的第一個漢奸頭子是凌印清,是黃顯聲聯合老北風和項青山消滅的。凌印清剛剛死去,又出來個大漢奸,他就是張學良的堂弟張學成。張學成的偽軍沒有經過訓練,完全是烏合之眾,但因他是張學良的堂弟,所以駐扎錦州的東北軍不愿與他交戰。為此,黃顯聲親赴北平,當面向張學良請示對策,獲得對方的支持。除掉張學成,不僅消滅了一支漢奸隊伍,黃顯聲替張學良大義滅親的舉動也鼓舞了各地抗日義勇軍,堅定了他們與日本帝國主義戰斗的決心。

          九一八事變以后,黃顯聲是錦州實際上的最高長官。這個時期的張學良,一方面進行防御,另一方面又不敢大張旗鼓,怕給日本人留下中國正規軍與日軍交戰的口實,實際是一種掩耳盜鈴的做法。

          在這種情況下,黃顯聲急中生智,把新編部隊命名為“遼寧抗日義勇軍”,陸續編了20多路,自己擔任總司令,這就是抗日義勇軍的最初來歷。

          “義勇軍”這個名字響亮而貼切,逐漸成為東北各地抗日武裝通用的稱呼。后有人對黃顯聲以“血肉長城第一人”譽之,這一歷史的評價,從他組織抗日義勇軍時間之早、規模之大、影響之深來看,并不為過。

          倒在黎明時

          1932年2月,黃顯聲率領的公安騎兵總隊改編為東北騎兵第二師,由黃顯聲擔任師長。這支部隊后來參加了長城抗戰。

          錯綜復雜的斗爭,使黃顯聲逐漸加深了對共產黨的認識,他將共產黨員劉瀾波留在身邊做少校書記官,并把17名共產黨員以秘書和軍需官等身份安排在騎兵二師。在這些黨員的幫助下,部隊開辦教導隊,積極培養抗日骨干。

          當時,何應欽是國民黨北平最高軍政長官,風聞黃顯聲有通共嫌疑,就派人偵查。看到二師駐地有抗日標語,就當面質問黃顯聲:你們騎兵二師駐地有共產黨的標語,部隊內定有共產黨活動。黃顯聲坦然回答:北平城內也有共產黨標語,能說北平軍委會內也有共產黨嗎?一次,北平憲兵三團秘密綁架了劉瀾波,黃顯聲聞訊去向何應欽要人,何應欽推說不知,黃顯聲就說:劉瀾波是我的書記官,不放劉瀾波我就帶二師去搶,結果劉瀾波最后獲釋。

          1935年,張學良合編騎兵軍,黃顯聲為副軍長。1936年,東北軍和西北軍在王曲創辦軍官訓練團,黃顯聲任教育長。

          10月,蔣介石到訓練團來訓話,大談“攘外必先安內”。第二天,黃顯聲就派人駁斥蔣介石的論調。為拉攏黃顯聲,蔣介石派黃顯聲的三叔黃恒浩做他的工作,但遭到嚴詞拒絕。1937年冬天,黃顯聲前往武漢,面見周恩來,為營救張學良到處奔走,沒有結果。黃顯聲就決定去延安,他先命舊部把兩輛汽車的武器運往延安,同時派舊部和東北青年100多人到延安學習。

          當時黃顯聲準備先從漢口到香港,然后轉道去延安。在一次東北軍軍官聚會上,他發表了激烈的反蔣演說,結果被告密。1938年2月2日,黃顯聲被秘密逮捕,從此開始了長達十多年的監禁生活。在此期間,他有多次逃走的機會,但由于種種原因都錯過了,直至犧牲。

          黃顯聲被捕以后,先是關在湖南益陽,不久轉移到貴州息烽。管理息烽集中營的特務頭子周養浩是《紅巖》中沈養齋的原型。1945年抗戰勝利后,黃顯聲并沒有被釋放,先是押到渣滓洞,1946年轉移到白公館。

          1949年11月27日,大屠殺開始了。

          下午3時許,兩個特務來請黃顯聲。黃將軍意識到最后時刻已經到來,他沉思片刻,拿起黑呢子禮帽,換上一件黃綠色的夾克,暗藏匕首,從容地走出牢門。當走到通往梅園步云橋的時候,特務從后連開兩槍,一槍穿過右臂,一槍穿過左肺。有記載說,最后時刻他站定腳跟,手握匕首,怒目回視,用盡最后一點力氣,吼了一聲:“消滅國民黨法西斯!”

          12月1日重慶解放了,可英雄卻倒在黎明來臨之時。

          關于黃顯聲的犧牲,還有個感人的故事。在息烽集中營,曾經有位因學運而被捕的福建女大學生叫黃彤光,由于長時間的接觸,兩人成為獄中戀人。黃彤光出獄時,交給將軍一張紅紙,請黃顯聲將來用它包結婚的戒指。后來,黃彤光帶領解放軍尋找將軍的遺體,沒有找到。突然,她注意到一塊新土中露出一小片紅紙,黃彤光立刻跪了下來。數十年后,88歲的黃彤光女士用這樣的詞句描述將軍的埋骨之地:“那片紅紙在風中痛苦地搖著頭,很鮮艷。”

          196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準,黃顯聲的遺骨被移至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圖片及文字審核由中共鞍山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