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事關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鄭州火車站,這座因鐵路而興的城市心臟,曾用轟鳴的汽笛和熙攘的人流,譜寫著火車與鄭州共成長的輝煌樂章。然而,歲月的車輪滾滾而過,這片區域逐漸顯露出疲態,與城市現代化發展的步伐漸行漸遠。隨著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加速,火車站周邊的蛻變便成了必答題。
如今,一場大刀闊斧的城市更新行動正在這里展開。以中鐵·泰和里項目為例,以對在地文化的深度挖掘與創新表達,推動著火車站地區從臟、亂、破蝶變為文商旅融合的新地標,為老城區的有機更新提供了教科書般的“鄭州樣本”。
往昔繁華落幕,破舊之態盡顯
曾幾何時,鄭州火車站地區因隴海、京廣鐵路的交會而成為商賈云集之地。馬寨街,這個處于鄭州火車站旁的“黃金角”,南來北往的商販在此交易,鐵路職工家屬院充滿生活氣息,物料廠的汽笛聲與學校的下課鈴交織成獨特的市井交響曲,熱鬧非凡。彼時的馬寨街,是鄭州城市活力的象征,也是無數人夢想起航的地方。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里的建筑逐漸老化,低矮的民房密密麻麻,電線如同蜘蛛網般纏繞,每逢暴雨,積水嚴重,居民出行艱難。“雨打紅磚墻,泥濘沒腳踝”,這是王阿姨記憶里馬寨街的模樣。盡管這里的煙火氣依舊濃郁,可落后的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與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亟待一場徹底的變革。
十年精心雕琢,城市更新破局
建筑學家吳良鏞曾說:“城市的意義不在于新舊,而在于生長。”
2013年,鄭州中央商務區城市更新項目啟動,為這片土地帶來了重生的希望。該項目總面積近400畝,秉持“社區、景區、街區三區合一”的先進理念,邀請國際知名規劃設計單位進行操刀設計。在規劃過程中,充分考慮了商業屬性與居民安置的需求,計劃打造集大型購物中心、主題商業街、高星酒店、甲級寫字樓、高檔住宅、精品公寓等多種業態于一體的一站式商業中心,力求實現城市功能的全面升級。
中鐵中產置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孟慶方表示:“我們的目標不是簡單的拆舊建新,而是深入梳理城市肌理和歷史文脈,將中鐵·泰和里打造成鄭州的城市會客廳和形象展示廳。”項目嚴格遵循“留、改、拆、建”的原則,保留鐵路文化的基因,對落后的基礎設施進行改造,拆除存在安全隱患的危舊建筑,建造融合古今特色的新空間。
在居民安置工作上,項目團隊始終將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居民幸福感放在首位。經過十年的不懈努力,16棟現代化住宅拔地而起,戶型規劃合理,采光通風良好,電梯、停車位、社區活動中心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讓居民們實現了從“憂居”到“宜居”的轉變。同時,中鐵·泰和里特色商業街區的建成,使得超市、餐館、便民服務點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居民下樓即可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真正實現了生活的便捷與舒適。
六大主題街區,穿越時空的文化之旅
走進已開放的中鐵·泰和里“印巷1923”主題街區,仿佛瞬間穿越回民國時期。霓虹招牌閃爍,火車模型穿梭于街角,舊報亭、留聲機等老物件隨處可見,老字號店鋪里飄出的美食香氣,讓人仿佛置身于那個繁華的年代。北街戲院、皇后舞廳里,精彩的戲劇演出和NPC互動表演,讓游客沉浸其中,親身感受民國時期的風情。
而“唐宋夢華”街區則呈現出另一番景象,飛檐斗拱、酒旗飄揚,身著古裝的演員在街區中穿梭,琵琶聲、歡笑聲交織在一起,讓人仿佛穿越到了唐宋時期的繁華市井。在這里,游客可以品嘗到各種傳統美食,欣賞到精美的手工藝品,領略到唐宋文化的獨特魅力。
中鐵·泰和里商業街區以“文商旅融合”為核心,以“時空穿越”為脈絡,創新采用“主題場景 + 沉浸式演繹 + 特色業態”的商業模式。在7.5萬平方米的空間內,通過“一軸、四街區”的空間布局,結合不同時期中原文化的特征,精心構建起“印巷1923”“唐宋夢華”“火車時代”“記憶河南”“時光文藝”“時空幻城”六大歷史文化主題街區。這里不僅是一個商業街區,更是一個集文化體驗、特色商業、休閑娛樂于一體的城市文旅商業新地標,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城市生活體驗空間。
孟慶方介紹,年底前另外四個街區將陸續開放。“火車時代”街區將通過微縮鐵路串聯京、鄭、廣等地風情,講述鄭州作為“交通樞紐”的發展故事;“記憶河南”街區將復刻20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場景,喚醒中年人的青春記憶;“時光文藝”街區將以充滿藝術感的色彩碰撞裝置,吸引小資青年前來打卡;“時空幻城”則將運用賽博朋克光影技術,勾勒出未來世界的奇幻模樣。
文化為魂,讓歷史與現代對話
在中鐵·泰和里的火車主題公園,常常能看到這樣溫馨的畫面:白發老人指著蒸汽機車,向孫輩講述當年“火車拉來鄭州”的歷史;年輕人則拿著相機,在綠皮車廂前拍照留念,記錄下這獨特的瞬間。這個場景正是城市更新的核心所在——不是拋棄過去,而是讓歷史在現代社會中延續和發展,實現歷史與當下的對話。
孟慶方說:“僅有漂亮的建筑是不夠的,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內涵作為支撐,才能真正留住人心。”中鐵·泰和里以鄭州獨特的鐵路文化為核心,將文化IP與商業場景深度融合,成功打破了商業街區“千篇一律”的困境。
作為“火車拉來的城市”,鐵路文化是鄭州最鮮明的城市印記。中鐵·泰和里深入挖掘這一文化基因,在項目東側、隴海鐵路旁打造了全國首個“京廣鐵路時代”火車主題創意公園。公園內陳列著蒸汽火車、內燃機車以及復古綠皮車廂等鐵路元素,同時融合京廣鐵路六大站點城市的地方文化特色,為游客帶來“百年鐵路文化+現代潮流藝術”的雙重體驗。每周六晚,公園內都會舉辦音樂會,年輕人圍坐在草坪上,在悠揚的音樂聲中感受鐵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此外,“火車時代”主題街區還規劃建設了火車博物館和鐵路建設博物館,系統展示鐵路建設的歷史、工程技術以及大型工程機械,讓更多人深入了解鄭州作為交通樞紐的發展歷程。
在“唐宋夢華”街區,3000平方米的老字號集聚區成為傳承地方文化的重要載體。作為河南首個老字號非遺聚集街區,這里以“一廳十店兩中心”為架構:河南老字號集合展廳集中展示省內18省轄市50余種老字號品牌;皇百界醬醋、羊鼻公梨膏糖、汝陽劉毛筆等10家老字號獨立體驗店,讓游客近距離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酒文化中心與文創直播服務中心,則為老字號品牌注入了現代活力,使其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負責人表示:“全國各地的游客下了火車,第一站來到這里,就能不出鄭州,買到河南各地的老字號特色產品,感受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
從曾經破舊的馬寨街到如今充滿活力的中鐵·泰和里,鄭州火車站地區的十年蝶變,是鄭州城市更新的成功范例。它不僅改善了居民的生活環境,提升了城市的形象和品質,更讓城市的歷史文化得以傳承和發展。正如街區入口所刻的那句話:“所謂城市,不過是一代代人將記憶與夢想,在土地上不斷重寫的故事。”而中鐵·泰和里,正是這個故事中最精彩的新篇章,它將繼續見證鄭州的發展與繁榮,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名片。
記者 劉偉平 景靜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