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尚未散盡,徐紅燕的身影已經出現在新密市城關鎮高溝村的街巷中。她走走停停,目光掃過每一處角落——電線是否垂落?獨居老人院門是否開啟?作為新密市高溝村的一名網格員,她早已習慣用腳步丈量責任,用眼睛捕捉每一戶村民的冷暖。
織密信息“基礎網“
網格雖小,但是工作千頭萬緒。徐紅燕深知精準信息是治理基石。她一手依托基層數字化工作臺,線上細心核對;一手推開村民家門,逐戶“拉網”摸排。125戶527人的信息,11個特殊群體的狀況,1處隱患點,6家企業組織的動態……最終匯聚成線上線下精準一致的“活地圖”。這些數據無聲流淌,為村委決策提供堅實支撐,也為精準服務鋪就了道路。
急難愁盼事不過夜
在徐紅燕看來,網格里無小事,凡事皆需主動發現主動出擊。今年以來,她共排查出道路破損、水管老化等45處隱患,18件現場解決,27件迅速上報。“幫扶日”走訪時,得知村民馮某因缺錢就醫,她立即發起網格募捐,63戶村民一天之內籌集1.11萬元。當發現獨居老人高某家中電線垂落脆弱危險,她立即電話召來專業電工更換。“以前找干部要跑村委會,現在網格員天天村里轉,有話隨時能說!”村民樸實的話語,成了徐紅燕工作價值的最好注腳。
多元力量擰成一股繩
治理之網,從來不是獨弦琴。徐紅燕積極呼應新密市委市政府“一村(格)一警”部署,將村“兩委”、包村民警、干部緊緊凝聚在網格之中。線上網格群、線下懇談會,織就了信息收集的大網。去年10月,兩戶村民因宅基地翻新劍拔弩張,她在群內發現火苗,立即趕到現場,同時聯動民警、村干部在網格議事室架起調解橋梁,最終矛盾化解于無形。近年來,高溝村憑借“一村一警一法律顧問一民調隊伍”協同發力,成功實現了轄區“零案件、零事故、零上訪”的治理目標。
指尖輕點服務提速
面對新時代治理要求,徐紅燕主動擁抱數字變革。她靈活運用“連心群”、村視頻號,讓政策信息飛入尋常百姓家;手把手教會村民使用“鄭好拍”“在新密”小程序上報問題。從鄰里摩擦到管道漏水,小問題即刻處理,復雜事項平臺流轉、全程跟進。村民通過“鄭好拍”上報斷裂線桿,她核實位置后平臺派單,短短兩日隱患即被清除。曾經“跑斷腿”的辦事模式,已被“在家等結果”的便捷體驗取代。
在黨建引領網格化的實踐探索下,高溝村的網格化治理已結出碩果,群眾滿意度穩步攀升,鄰里和諧蔚然成風。徐紅燕奔走在網格中的身影,正是一座看得見、摸得著的“連心橋”,她織密的是信息網,連接的是村民的心。當更多像徐紅燕一樣的網格員深耕“責任田”,鄭州的鄉村治理之網將會愈發緊密、牢固。
本報記者 郭濤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