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尋訪抗戰印跡 傳承復興力量 | “土坦克”碾壓“攻不破的堡壘”

          2025-08-12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想當年,就是用這樣的桌子,頂在頭上擋子彈啊……杏樹崗寨的壕溝,是百姓用一筐筐柴草填平的!”提起80年前那段血火交織的歲月,98歲的張發成老人眼中依然閃動著激動的目光。張發成1927年出生于超化鎮新莊村狼洞溝。1945年1月,18歲的他成為密縣(今新密市)抗日民主政府獨立團第九區干隊的一名通訊員。80載光陰流轉,老人眼中血與火的記憶卻從未褪色。 

          易守難攻杏樹崗

          1944年9月,由皮定均任司令員、徐子榮任政委的豫西抗日先遣支隊(皮徐支隊),南渡黃河,挺進豫西。1945年3月,皮徐支隊改編為河南人民抗日軍第一支隊,和張才千領導的河南人民抗日軍第四支隊、任新治領導的密縣抗日獨立團組成主力,發起了密南戰役。

          3月11日,戰役打響,戰至13日夜,先后消滅了盤踞在密縣南部樊寨、槐樹嶺、玉皇廟、養老灣、風后頂等據點的頑軍,兵鋒直指偽密縣縣政府最后的巢穴——超化杏樹崗寨。

          杏樹崗寨位于現超化鎮中心雙洎河南岸兩公里處的南崗上。為避亂世,寨墻高逾6米,長70余米,遍布地堡、寨垛與黑洞洞的射孔。墻外,一道深4米、寬7米的壕溝,將寨子與外界隔絕。寨南懸崖之上,坑道蜿蜒,寨門森嚴。三面環溝的天險,令此地易守難攻,被敵人狂妄地稱為“攻不破的堡壘”。

          偽縣長高萬青及其爪牙李緒慶、蔡德安,糾集警察局、保安團殘部,據守于此。他們與養老灣一帶的偽專署、保安司令部、別動軍殘余遙相呼應,企圖阻斷八路軍開辟豫西抗日根據地的鐵流。

          1945年3月15日拂曉,第一支隊三團在密縣抗日獨立團的配合下,由團長鐘發生指揮,向杏樹崗寨發起了首次猛攻。為分散守敵注意力,三團政委陳行庚親率一分隊從東北方向發起佯攻。然而,當突擊隊員趁著迅猛沖至寨墻腳下時,那道7米寬的壕溝卻無法逾越,云梯無法夠到高聳的寨墻。眼見傷亡驟增,三團只得忍痛撤出。

          軍民共制“土坦克”

          初戰受挫,鐘發生向皮定均報告戰況,一個凝聚了軍民智慧的作戰方案迅速成形:填平壕溝,深挖交通壕逼近寨墻,同時準備多架云梯多點登寨,分散敵軍火力,形成夾擊之勢。

          在機槍掩護下,八路軍戰士頂著槍林彈雨,開始了土工作業。他們推著裝滿土的木箱作為移動掩體,一寸寸向壕溝推進。鐵鍬揮舞,新的交通壕在焦土中不斷向前延伸。寨墻上的敵人瘋狂射擊,子彈打得木箱碎屑橫飛,卻無法阻擋戰士們堅定的步伐。

          16日夜晚,戰斗進入更為驚心動魄的階段。百姓傾力支援,一筐筐柴草被迅速運抵前線。戰士們將這些柴草奮力投入外壕。同時,又采取“草船借箭”的計謀,用穿著八路軍軍服的草人,在夜色掩護下向寨墻方向移動,引誘敵人開火。寨墻上的守敵果然中計,機槍、步槍火力全開,密集的彈雨射向草人,消耗著他們本已捉襟見肘的彈藥儲備。

          更大的“奇兵”也在緊張準備中。在支前群眾的幫助下,十幾張方桌、30多條棉被和褥子被緊急收集起來。戰士們將棉被褥子浸透冷水,一層層緊緊包裹住方桌,就這樣一個簡陋卻凝聚著軍民智慧的“土坦克”誕生了。當這些頂著濕漉漉“盔甲”的方桌再次出現在陣地前沿時,敵人又是一陣狂射,卻難以穿透這些掩體。

          浴血鏖戰奏凱歌

          3月17日深夜。八路軍突擊隊已集結待命,云梯、炸藥包準備就緒發起最后的強攻。在震耳欲聾的槍炮聲中,戰士們頂著沉重的“土坦克”,如同移動的堡壘,兵分數路向寨墻逼近。當突擊隊終于抵近寨墻根時,3架云梯被迅速連接起來,帶著千鈞之力,重重架上了高聳的寨墻垛口。突擊隊員們口銜手榴彈,一手緊握沖鋒槍,一手攀梯,前赴后繼向上猛沖!

          敵人在絕望中爆發出最后的瘋狂,一梭梭子彈掃過云梯,數名突擊隊員壯烈犧牲。在這千鈞一發之際,機關炮發出震天咆哮,密集的炮彈狠狠砸在寨墻東南角。磚石橫飛,煙塵彌漫,堅固的寨墻終于被撕開一個大口子!

          “同志們,跟我上!”一位姓馬的指導員發出吶喊。他率領突擊隊員從剛剛轟開的缺口處一躍而入!喊殺聲震天動地,后續部隊如潮水般涌入寨內。激烈的巷戰在狹窄的寨內爆發,短兵相接,白刃翻飛。頑抗之敵被迅速殲滅。高萬青及屬下陳自立、張振武等見大勢已去,倉皇跳寨逃命。

          經過3天3夜的浴血鏖戰,這座被敵人自詡為“攻不破的堡壘”,終于在軍民同心、智勇兼備的攻勢下土崩瓦解。此戰斃敵170余人,繳獲迫擊炮2門、機槍3挺、長短槍80余支、子彈數千發、糧食萬余斤及重要軍用地圖一份。18日,獨立團乘勝追擊,肅清新莊、任溝一帶殘匪,密南戰役勝利結束。

          杏樹崗攻堅是密南戰役中歷時最長、殲敵最多、戰斗最為慘烈的關鍵一役。它不僅粉碎了日偽頑軍盤踞密南、絞殺抗日力量的圖謀,更為我黨在密南地區開展工作掃清了障礙,為豫西抗日根據地的開辟與鞏固奠定了基石。

          本報記者 郭濤 通訊員 高永清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李佳露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