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場以“走進生態農場,助力土壤改良”為主題的環保實踐行動在市郊愛怡家生態農場順利開展。
此次活動由中國福利彩票公益金提供支持,鄭州市社會組織服務中心、鄭州環境維護協會、鄭州市二七區樂業社會工作服務中心共同舉辦,10余名環保志愿者通過沉浸式參與土壤改良實踐,深入踐行綠色發展理念。
活動中,志愿者們首先系統了解了農場的生態系統現狀,重點關注耕地土壤的肥力結構與生態平衡狀況。隨后,在鄭州環境維護介紹,此次使用的生物菌肥以園林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經高溫堆肥處理后接種復合功能菌制成,不僅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更具備顯著的碳封存能力——每噸菌肥可穩定封存0.35噸二氧化碳當量,實現了土壤培肥與溫室氣體減排的雙重生態效益。
在堆肥技術體驗環節,志愿者們通過實操深入了解好氧堆肥的全流程。當得知日常產生的果皮、菜葉等廚余垃圾在科學堆肥條件下,僅需45天就能轉化為無異味且散發泥土清香的有機肥料時,大家紛紛感嘆“垃圾分類與資源化利用的巨大潛力”。
“生態保護不能停留在理念層面,必須落實為‘接地氣’的行動。”鄭州環境維護協會負責人表示,此次活動的核心意義在于通過實踐傳播循環農業與土壤健康知識,既為農場解決了實際困難,也讓志愿者們成為生態理念的傳播者。下一步,協會計劃將成熟的堆肥技術引入社區場景,依托“廚余銀行”創新機制,鼓勵居民分類投放廚余垃圾,通過積分兌換農場新鮮蔬菜,構建“社區·農場”的資源循環閉環,推動生態保護從農場延伸至城市生活的每個角落。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