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丨抗日英烈郭征:青春熱血鑄豐碑

          2025-08-20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郭征同志帶領部隊與日寇血戰到底的英雄壯舉,彰顯了對理想信念的赤膽忠誠、為國為民的使命擔當和視死如歸的浩然正氣,激勵著我們將他的革命精神轉化為立足崗位、勇毅前行的實際行動。”近日,在江西省吉安市泰和縣,一場別開生面的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吸引近百名干部群眾參與,講到郭征烈士的事跡時,現場的人紛紛為之動容。

          郭征,原名郭輝勉,1914年出生于江西省泰和縣的一個貧農家庭。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江西省泰和縣的農民運動和革命武裝斗爭風起云涌。郭征父親郭尚球曾任沙村區大岡鄉中共支部書記。在父親的言傳身教下,郭征加入兒童團,參加革命活動。

          1930年7月,16歲的郭征到贛西南紅軍干部學校學習。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10月,郭征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由于工作認真負責,完成任務積極堅決,遵義會議后,任九軍團司令部偵察通信科科長。1937年1月,郭征進入抗大學習。同年8月畢業后,任八路軍第一二○師偵察科科長,隨軍開赴山西抗日前線。

          1939年2月,郭征等7名干部奉令到冀中地方武裝高士一的五路軍參加改編。臨行前,他說:“伙計們,我們都是長征過來的,這次組織上派我到五路軍去改編,又要進行新長征了,要前進,我就干脆改名為郭征吧。”站在一旁的師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聽后高興地說:“好!有勇氣,我贊成。”

          1939年4月23日,日軍炮擊河北省河間縣齊會村后發起進攻,八路軍第七一六團第三營被包圍在村內。齊會戰斗中,任一二○師獨立一旅參謀長的郭征和旅首長親臨前線指揮部隊,擊退了敵人的多次進攻,取得殲滅日軍700余人的重大勝利。戰后,賀龍師長對師政治部主任甘泗淇說:“要給郭征這個江西伢子記功。”

          1939年9月25日上午,河北行唐縣陳莊前線硝煙彌漫。駐守在正定、無極、行唐和靈壽等地的1500余名日偽軍,企圖打開進攻我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的通路。面對日軍“牛刀子戰術”,郭征協助旅首長巧妙設伏于馮溝里。戰斗最焦灼時,郭征指揮的二團如磐石般頂住日軍多次瘋狂沖擊,為全殲敵軍贏得寶貴時間。

          經過三天兩夜的激戰,殲敵1200余人,只剩下殘敵占據的最后一個高地。29日黃昏,我軍向敵人發起了總攻,激戰中,郭征胸部和頭部中彈負傷,因傷勢過重犧牲,年僅25歲。為了紀念在陳莊戰斗中英勇獻身的民族英雄,旅部在駐地召開追悼大會,郭征的遺體安葬在河北省行唐縣秦臺村。

          雖然郭征僅僅走過25年短暫的生命歷程,卻在烽火彌漫的抗日戰場上,用鮮血和生命書寫了自己的人生篇章。1985年,郭征烈士魂歸故里,他的骨灰遷回家鄉,安葬于江西省泰和縣冠朝鄉(今冠朝鎮)大岡村的蒼松翠柏之下。

          新華社南昌8月19日電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分享到: 編輯:劉瀟瀟 統籌:曹杰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