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子御風
走進鄭東新區圃田鄉,高樓矗立之間,后人為紀念列子修建的八卦御風臺幾經重建,如今巋然不動,中央矗立的列子御風雕像目光如炬,靜靜守候著這片厚重的土地。
一代鴻儒列子,是華夏文化重要的締造者之一,著有《列子》,今存《天瑞》《仲尼》等膾炙人口,妙趣橫生,雋永味長。1999 年, 列子入選鄭州市十大歷史名人,2011 年“列子傳說”被評為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列子故里在鄭州圃田世無爭議,列子文化已經成為傳承鄭東新區發展脈絡、豐富鄭東新區文化資源的重要載體。
追尋歷史,御風而行。《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鄭州要傳承保護和創新發展古都文化、功夫文化、根親文化和儒釋道文化,提升凝聚薈萃、輻射帶動和展示交流功能,建設國際文化大都市。
圃田鄉這片古老的土地,正以兼容并蓄的姿態,將千百年前的哲學智慧轉化為可感可知的當代文化實踐,為城市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文化動力。
上古文脈穿越千年
圃田鄉位于京港澳高速以東,隴海鐵路線以北,鄭汴物流通道以南,東臨白沙鎮。2013年4月,圃田鄉由管城回族區劃為鄭東新區代管。
圃田地名的由來與圃田澤密切相關。上古時期,中原大地洪水泛濫,位于黃河南面今鄭州與中牟之間的低洼區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湖泊。大禹在勘察這片地形時,把這片水域命名為圃田澤(一稱甫田),并因這片湖泊面積巨大,將其列為天下九澤之一。《周禮·夏官·職方氏》中就有:“河南曰豫州,其山鎮曰華山,其澤藪曰圃田。”
先秦時期,圃田澤草深樹茂,水美豐潤,野獸眾多,于是就成了王侯貴族狩獵的好去處。《詩經·小雅·車攻》中提到“東有甫草,駕言行狩”,漢代學者鄭玄將其注解為“甫田之草”,即圃田澤一帶的草地,曾是周王室的狩獵場,相傳,周穆王就曾多次從陜西跑到這里來打獵。
今天的圃田,就是圃田澤的一部分,春秋名原圃,戰國名囿中。據史料記載,魏惠王開通鴻溝引黃河水灌溉,但隨著引來黃河泥沙的沉淀,水流不暢,圃田澤水位下降,漸漸被分為數十個小湖泊。歷經千年至明代,圃田澤已成為一片由若干大小陂塘組成的沼澤洼地。清代以后,這里逐漸被墾為農田,但“圃田”作為地名保留至今。
對于鄭州人來說,提到圃田,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列子故里。列子(約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亦作圄寇,又名寇,字云。列子生于圃田,亦居于圃田。《列子·天瑞》第一句話就是:“子列子居鄭圃,四十年人無識者。國君、卿大夫視之,猶眾庶也。”作為戰國時期道家學派代表人的列子,上承老子,下啟莊子,著有《列子》一書,對中國哲學史、思想史、文學史的發展,有重要影響。
名人效應自然繁衍產生承繼性文化,自列子身后2400多年,后人出于對列子的崇敬自發衍生出豐富多樣的承繼性文化表現形式。
1007年,宋真宗親謁列子祠,加封列子為“沖虛至德真人”,封其書為《沖虛至德真經》。
1580年,明萬歷朝監察御史蘇民望巡視河南,路經圃田,見列子祠破敗,即命鄭州地方官重建,還留下碑記。
2011年,“列子傳說”被列入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今天,有人稱列子為“世界寓言之父”,因為他所寫的寓言故事比古希臘寓言早了近200年。我們所熟知的如愚公移山、杞人憂天、高山流水、兩小兒辯日、朝三暮四、夸父逐日等故事都出自《列子》。
列子故里實至名歸
2400多年后的今天,圃田鄉作為列子故里,保存至今的有列子祠、八卦御風臺、列子衣冠冢、碑林等珍貴文物和遺址等。
清乾隆十三年(1748)鄭州知州張鉞主修的《鄭州志》中提到“鄭州八景”,其中,“圃田春草”“卦臺仙境”便位于列子故里圃田。
據記載,明神宗萬歷八年(1580),兩河監察御史蘇民望命鄭州奉直大夫知鄭州事許汝升重建祠堂,并立《重建列子祠記碑》。
1964年,祠堂拆毀,2006年當地民眾自籌資金,于舊址東20米處予以重建,古碑從地下挖出,立于列子祠內,并修建列子碑林、八卦御風臺等景觀。列子祠和“列子傳說”作為鄭州市文物保護單位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了有效保護傳承。
走進列子祠,被綠意掩映的“八卦御風臺”上,正是列子的經典形象——“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如今修復過的祠堂建筑基本保留了原貌,古樸典雅、莊重肅穆,盛夏濃烈的陽光照映在這里的一磚一瓦上,光影跳動如時光流逝,清風徐來、風吹林響,讓人仿佛真的能體會到列子“御風而行”的逍遙自在。
列子碑林植被繁盛,有124通石碑,包括歷代詩人和當代多位學者的題詠。走在古色古香的小路上,看著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書中列子形象在這里變得更加生動、具體。
如今,圃田澤雖已化作平疇沃野,但列子留下的思想清泉從未枯竭。千百年來,這片土地上的人們以祠廟祭祀、碑刻銘記、傳說口述等方式守護著文化根脈,而新時代的圃田鄉更是將這份守護升華為活態傳承。
薪火相傳看今昔圃田
近年來,圃田鄉以“讓典籍里的列子走進當代生活”為理念,積極打造列子文化藝術節、列子誕辰紀念日兩個特色文化活動品牌,推動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2024年,圃田鄉創新開展列子文化藝術節系列活動——我們的“村晚”、“乾坤杯”村BA籃球邀請賽、列子故里元宵節廟會、列子故里“廚神”爭霸賽以及“迎國慶·頌列子”緬懷先賢列子誕辰2474周年文藝演出等活動、“戲韻列子故里 情牽華夏異鄉”公益演出。
2025年,圃田鄉又成功舉辦了列子故里大廟會、“瑞蛇鬧春 啟夢新程”乙巳年“村晚”、“‘元’氣滿滿 ‘喜’笑顏開”元宵主題游園會……除了這些,鄭東新區對列子文化的傳承更顯巧思。2024年“鄭州有戲·奇妙東游”鄭東新區元宵奇樂會活動期間,特邀演員進行了角色扮演,市民和“穿越歷史”而來的“列子”一起暢聊人生,領略其精神魅力,還能欣賞“列子御風”的空中奇觀,沉浸式體驗滿滿。
當古籍中的寓言故事化作舞臺上的光影,當先賢哲思融入市井生活的煙火,列子文化在創造性轉化中煥發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圃田——這個承載著歷史記憶的地名,在薪火相傳、代代守護中延續著文明血脈。
本報記者 覃巖峰 通訊員 戚雨荷 邵娟/文 李新華/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