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下午,鄭州市養老事業發展中心的活動室里,陽光透過窗戶灑在一張張笑臉上——“銀齡巧藝,耆樂無窮”老年人手工小組第3節活動如約而至,在社工的帶領下,爺爺奶奶們正圍著一桌亮晶晶的螺鈿片,沉浸式解鎖非遺螺鈿飾品的制作樂趣。
“大家看這螺鈿片,在光下會變顏色,就像把彩虹揉進了貝殼里!”活動一開始,社工化身“非遺講解員”,指著手中的材料向老人們介紹,從古代屏風上的螺鈿鑲嵌,講到如今小巧精致的飾品,一個個帶著歷史溫度的小故事,讓老人們瞬間對這門手藝充滿好奇,不時湊上前摸摸螺鈿片,眼里閃著期待的光。
材料桌前早已擺好“裝備”——各色螺鈿片像碎掉的星光,膠水、鑷子、亮油整齊排開。“張阿姨,您剪這個花瓣形,邊緣慢慢修更好看”“李爺爺,粘貼時稍微錯開一點,層次感就出來啦”……社工穿梭在人群中,手把手教大家操作。
82歲的王奶奶眼神不好,旁邊的劉爺爺主動遞上放大鏡:“我幫你扶著,你慢慢剪,咱倆合作一個!”老人們你幫我遞工具,我教你辨花色,指尖雖有些微微顫抖,動作卻格外認真,活動室里只聽見剪刀輕輕裁剪螺鈿的“沙沙”聲,夾雜著偶爾的笑聲:“喲,我這花瓣剪得像小元寶,也挺好!”
約莫一個小時后,奇跡在指尖綻放——有的老人做出了帶著碎花圖案的小發卡,螺鈿片在陽光下泛著溫潤的珠光;有的拼出了小巧的鑰匙扣,邊緣還細心地刷上亮油,透著精致。當老人們舉起自己的作品互相“展示”時,活動室里瞬間熱鬧起來。
“你看我這個,配我那件藍外套肯定好看!”王奶奶舉著發卡笑得合不攏嘴,臉上的皺紋都舒展開來,旁邊的老人們笑著夸贊,還忍不住伸手摸摸彼此的作品,陽光落在螺鈿片上,折射出的光與老人們的笑容交相輝映,滿室溫馨。
鄭州市養老事業發展中心表示,此次螺鈿手工活動,既是一次非遺文化的“活態傳承”,更是用“巧思”點亮老年生活的溫暖實踐。老人們在動手創作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在互幫互助中收獲陪伴與快樂,不僅鍛煉了身心,更找到了晚年生活的新樂趣。未來,中心將繼續聯合社工與社區,挖掘更多貼近老年人生活的傳統文化活動,讓非遺技藝走進更多老人的日常,以文化滋養晚年,用陪伴傳遞溫暖,讓每一位長者都能在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中,感受到“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的幸福滋味 。
記者 陶然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