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起重機裝上“智慧大腦”,借力數智大模型大大降低冷鏈企業運營成本,構建萬兆礦山“數字高速公路”……9月15日,省政府辦公廳發布《河南省加快人工智能賦能新型工業化行動方案(2025—2027年)》,提出以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明確到2027年,河南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突破1600億元,建成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產業高地和創新應用示范區。
人工智能賦能產業全方位轉型
在人工智能浪潮的推動下,制造業正加速智能化轉型,通過AI賦能實現生產流程優化、效率提升與質量升級。
《行動方案》提出,人工智能要賦能產業全方位轉型。圍繞“7+28+N”產業鏈群編制數字化轉型“一圖四清單”(場景圖譜,數據要素、知識模型、工具軟件、人才技能要素清單),分行業推進數字化轉型。
新型材料產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成分—結構—性能”高精度預測模型,實現材料性能逆向設計,縮短產品研發周期。
新能源汽車產業。建設柔性智能制造單元,發展模塊化生產方式,實現多車型混流生產。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升級,加快大模型在感知、規劃和控制等環節深度賦能,突破高階自動駕駛技術。
加強中醫藥大模型構建和訓練
電子信息產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搭建產品模塊庫、設計知識庫和配置規則庫,靈活選擇處理器、內存、存儲和網絡等產品模塊,實現產品快速迭代。
先進裝備產業。支持企業運用人工智能技術開展智慧設備智能化輔助設計,發展遠程運維和大規模定制新模式,實現裝備全生命周期管理。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工業互聯新型裝備,提升重大技術裝備成套研發能力。
現代醫藥產業。打通生物學數據、醫療健康數據壁壘,加強中醫藥大模型構建和訓練,攻克中藥產品一致性難題。加快人工智能技術在輔助診斷檢測、腦機混合、肢體智能康復等領域應用,提高醫療器械特異性和靈敏度。
現代食品產業。將大模型、機器視覺、虛擬仿真等技術應用于生產制造全過程,實現產品質量視覺自動檢測、食材全流程追溯。
現代輕紡產業。運用大模型模擬材料結構、預測材料性能,提升產品功能性和耐用性。
建設智能應用場景、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
當前,人工智能正賦能企業全流程優化。《行動方案》提出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銷售服務和安全生產為重點,深化人工智能在企業全流程應用,建設智能應用場景、智能車間和智能工廠,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
聚焦產品從概念到生產快速轉化,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知識圖譜等技術發展協同研發設計,將大模型與數字設計工具結合,對產品性能、壽命進行模擬和優化。
《行動方案》提出,要以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倉儲物流、銷售服務和安全生產為重點,深化人工智能在企業全流程的應用。
在倉儲物流智能化方面,要以智能倉儲管理和運輸決策為重點,部署自動導引車、協作機器人、無人機等系統,提升高強度重復作業效率。建立供應鏈智能模型,實現精準配送和準時交付。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優化物流路徑,降低燃油與時間成本。
打造高標準數字園區
在安全生產智能化方面,以隱患分析、實時監測和應急管理為重點,運用人工智能算法開展生產數據分析,實時監控生產環境,實現安全隱患量化評估和科學預防。
同時,讓人工智能賦能園區精細化管理。運用人工智能助力園區節能減排動態優化、安全生產智能監管、管理服務快速響應和產業鏈精準招商,打造高標準數字園區,提升精細化管理能力。
圍繞智能裝備、人工智能終端、智能軟件服務等領域,運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加快多元化產品創新,提升人工智能產業供給能力。
打造科技型初創企業群體
大模型是AI賦能產業的“核心引擎”,工業大模型作為核心基礎設施,對人工智能賦能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行動方案》提出,優化人工智能產業生態,夯實人工智能賦能底座。
根據《行動方案》,我省將精準招引人工智能知名企業、上市企業,培育具有生態主導力和全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支持中小企業深耕人工智能細分領域,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爭創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加強人工智能初創企業政策引導,提供全周期服務,打造科技型初創企業群體。
對接國內知名高校、科研機構人工智能研究院,建設河南分中心或基地,加強省實驗室、產業技術研究院等建設,推動創新載體與企業對接合作。支持企業聯合高校、科研機構建設制造業創新中心等新型研發機構,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攻關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
打造“8×7”工業大模型矩陣
圍繞算力和網絡設施、數據資源、大模型、標準和開源體系、安全保障等領域,強化要素供給,為人工智能創新發展夯實基礎。
《行動方案》提出,完善算力和網絡設施,深度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加快國家超算互聯網核心節點、河南空港智算中心等建設,推進區域算力資源調度和協同。支持企業打造5G全連接工廠,爭創國家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加快二級節點建設和應用推廣。
圍繞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電子信息、先進裝備、現代食品、現代醫藥、現代輕紡、煤炭等8個重點行業和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經營管理、產品服務、倉儲物流、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7個關鍵環節,打造“8×7”工業大模型矩陣。構建公共支撐底座,推動大模型集約建設和資源精準匹配。
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參與國家人工智能標準體系建設。構建人工智能開源生態,支持高水平開源項目在制造業領域推廣應用。探索建設人工智能軟硬件適配中心,提升自主可控能力。
本報記者 袁帥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