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融融的秋色染上了中原大地,綠城鄭州更是一派欣欣向榮。9月16日晚,“弘揚民族美 放歌新時代——中裕之夜?第六屆民族男高音公益演唱會” 震撼開唱。這場由中國—東盟藝術學院主辦、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承辦,河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河南省音樂家協會支持的享譽全國的民族音樂盛會,首次登陸中原大地,以純粹的聲樂魅力與深厚的文化情懷,在黃河之濱奏響民族音樂的時代強音。老中青三代歌者的接力傳唱,串聯起河南2000 余年的古韻與新時代民族聲樂的新聲,為鄭州這座 “樂韻千年” 的城市獻上了一場兼具文化厚度與時代活力的視聽盛宴。
三代歌者同臺“傳幫帶”群星閃耀中原舞臺“此次演唱會選擇在鄭州舉辦,是因為這片土地流淌著華夏音樂最古老的血脈。從新鄭編鐘的古老回響到今天的民族聲樂高歌,河南的音樂土壤從未停止孕育感動。” 演唱會總策劃、總監制,中國—東盟藝術學院院長、哈爾濱音樂學院名譽院長郁鈞劍在策劃時動情地說道。
此次男高音演唱會延續了在北京、上海、成都、哈爾濱等地前五屆 “人才接力” 的核心特色,聚集了全國各地的優秀民族男高音演唱者數百人,并以 “60 后” 領軍人物呂繼宏為標桿,“70后”“80 后” 中堅力量劉和剛、譚學勝、陳永峰、呂宏偉、穆維平、王志昕、胡栓栓、王昭璋等為骨干,集結了一大批 “90 后、00 后” 民族聲樂新生力量的于海洋、張明旭、曾勇、孔慶學、馮金偉、莊云龍、吉天、鄧超然、王梓源、郁留成、王餅等,形成了跨越代際的演唱矩陣。
特邀女高音歌唱家殷秀梅、張也、王慶爽以及周彬驚艷亮相。殷秀梅的《闊步新時代》氣勢磅礴,張也的《祖國你好》溫婉動人,王慶爽的《誰不說俺家鄉好》以及河南籍的周彬演唱的具有河南豫劇風格的《沒有強大的祖國,哪有幸福的家》為演唱會注入多元聲樂魅力。整場演出由著名指揮家夏小湯執棒,80人的河南交響樂團現場演奏,100人的河南省合唱聯盟合唱團伴唱。
在演唱會上十多名中國音樂最高獎金鐘獎、文旅部展演獎得主以及在讀民族聲樂博士生將輪番登場,以扎實的唱功與獨特的演繹風格,展現民族聲樂的中堅力量。
千年文脈為基演唱會賦能河南音樂發展此次演唱會落地鄭州,并非偶然。這座城市有著綿延兩千余年的音樂歷史,是華夏音樂文明的重要發源地。早在 2000多年前,《詩經?鄭風》便以婉轉優美的曲調,記錄下鄭州地區的民風民情與音樂風貌,成為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珍貴遺產。
如今,在河南博物院等場館中,新鄭編鐘、兔形陶塤、陶鈴等眾多音樂類文物靜靜陳列,它們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彰顯著鄭州在中國古代音樂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這些珍貴的文物,為鄭州現代音樂建設奠定了堅實而深厚的文化根基,也讓這座城市成為舉辦民族聲樂盛會的理想之地。
依托這份厚重的文化底蘊,演唱會的旋律與中原大地形成了自然的情感共鳴。尤其是演唱會中有一組男聲合唱,將八首分別都是表現河南大地的人文景色的歌曲“串燒”在一起,如《少林,少林》《編花籃》《再見了,大別山》《誰說女子不如男》《牧羊曲》《絨花》《朝陽溝》《我們是黃河泰山》,既展現民族聲樂的廣博包容,也通過對共同情感的表達貼近河南觀眾。在尾聲部分,全體演員以氣勢磅礴的合唱演繹《保衛黃河》,既是對中原大地的深情禮贊,更是將中華民族母親河的雄渾氣魄注入激昂旋律,將全場氣氛推向沸騰高潮。
總策劃郁鈞劍表示,“鄭州的泥土里,藏著華夏音樂最早的音符,這里既能為民族聲樂提供扎根的土壤,也能讓年輕歌者從歷史中汲取創作靈感。”
公益惠民暖人心民族聲樂之花燦爛綻放此次演唱會不僅是一場演出,更是一次音樂人才的交流與培育。2000余張門票全部贈予河南各地文藝團體、藝術院校及文化機構等,讓熱愛民族聲樂的大家齊聚一堂現場觀摩、交流學習。
作為公益演唱會,此次活動除在河南省人民會堂現場演出外,還將在多家平臺同步直播,為的就是讓民族唱法更多地貼近大眾、扎根大地。讓民族聲樂更好地繼承發展、萬古流芳。
記者 蘇瑜/文 黃小一 陳亞偉/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