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劉先生有一條飼養了半年多的娃娃魚,越長越大,擔心在自己的小魚缸里有生命危險,劉先生送到了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4月4日上午,鄭州市野生動物救護站董朝偉站長介紹,這條娃娃魚在站里觀察后,與主人一起將其捐給海洋館。
3日下午2點許,在鄭州市林業局野生動物救護站門口,記者見到了劉先生送來的娃娃魚,娃娃魚就放在一個透明的塑料箱里,它不停地翻動身子,試圖往上爬,娃娃魚的出現引來不少游園的市民觀看,大部分市民都能認出是娃娃魚,但不少人也只是在電視里見過,現實中是第一次見到,而也有一些市民說是大鯰魚。
救護站董朝偉站長介紹:"這是一條大鯢,因為它的夜間叫聲猶如嬰兒啼哭,因此也稱娃娃魚,但它卻并不是魚類,而是一種兩棲動物,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野生動物,屬于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是世界上現存最大最珍貴的兩棲動物,因其壽命特別長。我省淅川、西峽、欒川等地的清澈山澗有分布。現在不少地方已經有人工飼養了,但飼養前必須到相關部門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
"它在我們救護站里要進行隔離防疫、消毒,半個月后再交由海洋館或者動物園。"董站長表示。
鄭報融媒·鄭州晚報記者 徐富盈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