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死亡的最好結局,就是用另一種方式繼續活著”。8月的第一天,有一個8歲的小天使,就以這種方式與世間作別。在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她捐獻出了一對眼角膜、一對腎臟和一個肝臟,把光明與生的希望作為最珍貴的禮物,贈予5位患者。在鄭州市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和鄭州人民醫院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的見證下,她的父母簽署了器官捐獻登記表,同意將孩子有用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此時,離她的生日不到一個月。家人特意為她準備了蛋糕和花束,在最后的離別到來時,提前為她過9歲生日。
一年半前突發腦出血,女童患上惡性腦膠質瘤
這位可愛的小天使名叫時心蕊,家住新密曲梁。時心蕊的爸媽說,孩子從小到大一直沒怎么生過病。2020年12月,她突然出現嚴重嘔吐,媽媽還以為孩子是吃壞了肚子,但那天她從晚上一直吐到了天亮。第二天一早,媽媽帶她去鎮衛生院做檢查。當時,孩子的精神狀況不太好,醫生建議到新密市里的醫院做詳細檢查。沒想到,核磁檢查結果顯示,孩子腦部出血。爸媽當即帶時心蕊前往省級醫院,經過再次核磁檢查發現,孩子腦部出血已達16毫升,需要立即手術,醫生也讓他們做好最壞的打算。
“我當時想過了,只要孩子能活著,哪怕是植物人我也不會放棄她”,時心蕊的媽媽說。好在手術進行得很順利,術后病理結果顯示:時心蕊患上的是彌漫性中線膠質瘤,并且屬于最嚴重的4級膠質瘤。據悉,該病是罕見的年輕兒童腦瘤,平均生存期不足一年。
短暫康復一年后,腦膠質瘤復發生命垂危
第一個療程的放療、化療等治療還沒結束時,時心蕊出現了嚴重的并發癥,流鼻血、便血,檢查結果顯示血小板極度偏低。在進行了升血小板的針對性治療后,時心蕊停止了一切治療,她的癥狀得到了緩解,病情也在不斷好轉。“當時孩子恢復得挺好,就跟平常的孩子沒什么區別,能夠正常地去學校上學,我們都堅信她能夠完全康復”時心蕊的媽媽說,女兒從小就特別懂事,知道家里條件不好,從來不攀比。她從小愛唱歌、愛畫畫、愛手工,她的愿望是成為一名美術老師,有了生病住院的經歷之后,她又渴望成為一名醫生。
時心蕊雖然年紀還小,但在接近康復的近一年時間里,她卻經常主動給家人做飯,給爸爸刮胡子,給媽媽洗腳,特別懂事孝順。孩子的學習成績也非常好,考試不是班里第一名就是第二名,得了不少獎狀,就連生病住院期間也堅持學習。
天有不測風云,就當全家都以為孩子能夠戰勝病魔的時候,時心蕊又出現了嘔吐癥狀。今年期末考試前,她開始斷斷續續地出現嘔吐,并且越來越嚴重。家人意識到情況不好,又帶她到省級醫院檢查。核磁共振結果顯示:時心蕊的顱內壓增高,且膠質瘤復發了。時心蕊的哥哥說:“當時如果再手術的話,風險會非常大,可能手術臺上人就不行了,最后,全家人決定給妹妹做保守治療。”
“感謝曾經幫助過我們的人,我們也想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
在治療期間,時心蕊一直特別勇敢,從來都沒哭過。媽媽說:“因為她愛看《西游記》,我們都告訴她,她的腦袋里有妖怪,只要把妖怪打跑她就能好起來。”但是這次膠質瘤復發后,時心蕊每況愈下,病情發展迅速。半個月前,她已經完全無法進食,陷入昏迷。“媽媽,我可難受”,這是時心蕊跟媽媽說的最后一句話。每次提起,時心蕊的媽媽都泣不成聲,“孩子太可憐了,我心里真的接受不了。”
在時心蕊陷入昏迷的這10多天里,她的哥哥向爸爸提出了捐獻妹妹器官的想法,沒料到父子二人想到了一起。
“我們看到了許多關于器官捐獻的報道,而且在我妹妹生病期間,也有很多身邊的親朋好友以及政府幫助我們。特別是有很多陌生人為我妹妹捐款,我們都特別感激。所以我們做了最壞的打算,如果妹妹真的堅持不下去了,就把她的器官捐獻出來,去幫助更多的人,也把這份愛心傳遞下去”,時心蕊的哥哥說,“最重要的是也讓更多人了解膠質瘤這個疾病,防患于未然。”
一開始,爸爸和哥哥擔心媽媽不同意器官捐獻,直到時心蕊病重后才跟她溝通了捐獻器官的想法,沒想到媽媽竟然也一直有這樣的打算。“孩子生病期間,我才了解到有很多和她一樣得了重病的孩子,那時候我就想,如果孩子真的不在了,就把她的器官捐獻出來,這樣也能讓其他孩子得救,只是我的心里一直不愿意接受這個結局。”三人在達成共識后聯系了鄭州市紅十字會,表明了捐獻意愿。在進行了兩輪嚴格的腦死亡判定程序后,時心蕊符合器官捐獻標準。
提前過9歲生日,感謝時心蕊小天使曾來過人間
“這個月底就是心蕊的9歲生日,只可惜沒等到給她過生日的那天”,說到這里,時心蕊的媽媽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放聲痛哭。時心蕊是她40歲時才得到的心肝寶貝,但母女緣淺,卻要在這一天離她而去。
時心蕊的媽媽回憶說,去年生日時,全家精心布置了一晚上,只為給孩子一個驚喜。孩子的8歲生日過得很快樂,她戴著一頂假發,穿著一身艾莎公主的裙子,對著蛋糕許下愿望。“我們全家人的愿望就是,在跟她告別的這一天提前給她過9歲生日”。他們訂制了精美的生日蛋糕,在上面插滿了亮閃閃的裝飾品,買了一束美麗的鮮花,和孩子做最后的告別。
當時心蕊被推出病房,送往手術間,父母和哥哥都撲了上來,抓住床欄桿痛哭失聲,萬般不舍,現場的工作人員也眼含熱淚,靜默肅穆地護送小天使離開。在器官移植手術室,等候在此的醫生們集體向時心蕊鞠躬致敬,感謝她曾來過人間,感謝她為別人打開重生之門。
截至目前,鄭州市共完成人體器官捐獻1055例
鄭州人民醫院器官移植中心負責人蔣欣說,時心蕊捐出了一對眼角膜、一個肝臟和兩個腎臟,這些器官將通過我國人體器官分配系統,捐獻給有需要的患者。“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都登記在這個系統中,當有器官捐獻的時候,系統幾秒鐘內就能自動運算出最匹配的患者名單。”據悉,器官捐獻手術結束之后,時心蕊捐獻的器官將被立即送往匹配的患者身邊。鄭州市紅十字會宣傳部部長段靜娜表示,截至目前,鄭州市已完成人體器官捐獻1055例,讓3000多個家庭重獲新生。
據悉,器官移植是挽救終末期器官衰竭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有效手段。從2015年1月1日起,公民逝世后的器官捐獻已成為我國器官移植供體的唯一合法來源。中國器官捐獻數量和捐獻率雖較之前有所增長,但與全球其他國家一樣仍面臨供體短缺問題。據統計,我國每年等待器官移植的終末期患者有30多萬,而器官移植手術每年只能完成2萬例左右,器官捐獻供需之間存在巨大的缺口。“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器官捐獻的隊伍中來,讓更多有需要的人得到救助,讓更多的生命得到延續。”段靜娜表示,成為器官捐獻志愿者的途徑有三種:登錄“器官捐獻志愿者服務網”進行網上登記;到當地紅十字會進行書面登記;通過微信公眾號“中國人體器官捐獻”進行登記。
正觀新聞·鄭州晚報記者 邢進 通訊員 畢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