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日報》版面截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人民公園有著豐富的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是鄭州重要的古樹名木群落集聚區。昨日,記者走進人民公園,探訪公園管理者如何為古樹名木建造一個舒適的“家”。
公園南門內,一棵古國槐郁郁蔥蔥,頂如華蓋。
170歲古國槐復壯煥發生機
“這棵樹可算得上是公園的‘鎮園之寶’,是當年修建胡公祠時移栽而來,樹齡為170年,胸徑105厘米,為三級古樹名木。”人民公園業務科工作人員秦雪說。為保護古國槐,公園對其進行了病蟲害防治、復壯,并定期通過管道輸送營養。
在公園中心廣場四周及青年路兩側,126棵法桐粗壯筆直,高聳入云。
兩個成年人都合抱不住的法桐
“這是我市引進的首批法桐,樹齡約70年,為我市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秦雪指著其中最大的一棵法桐說,“這棵樹的胸徑達到129厘米,兩個成年人都合抱不住,是我市建成區最粗的法桐。”
“這126棵法桐已列入我市古樹名木后備資源。”秦雪說,園內包括這批法桐在內,還有圓柏、側柏、胡桃、銀杏、雪松等古樹名木后備資源共604棵,樹齡均在50至99年。目前,這些古樹名木及后備資源的掛牌保護工作均已完成。
鄭報全媒體記者 裴其娟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