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然乖,欣然不哭…”在鄭大一附院新院區的康復治療大廳內,52歲的張愛花正在熟練地安撫著正在做康復治療的外孫女李欣然。一場無情的車禍奪去了欣然的父母和奶奶的生命,也讓欣然嚴重受傷。
每天從早上7點開始,張愛花就帶著欣然來回穿梭在康復大廳和病房,開始了一天的康復理療。腦電、直流電、針灸、中藥、按摩以及站床訓練等康復內容是欣然每天必做的康復項目,因為很多項目都是在不同的時間開放,張愛花常常一整天都是處在忙碌的狀態。
回到病房以后,欣然還要輸液,張愛花又得盯著。到半夜欣然好不容易睡著了,她還要洗完欣然白天換下來的臟衣服才能睡覺。
鄭大一附院新院區很大,從二樓的康復科到門診負一樓的康復大廳有相當遠的距離,就是這條路,從去年8月份開始,張愛花用輪椅推著欣然走了無數趟。
一家四口遭遇車禍,只有兩歲女兒生還
2018年7月21日,剛過完2歲生日三天的欣然在爸爸媽媽和奶奶的陪同下,從鄭州回靈寶老家,爸爸開著車,一家人一路上歡聲笑語,沒想到災難不期而至。
當車子行駛到連霍高速公路觀音堂路段附近,突然撞上前方行駛的大貨車。事發當場三位家長不幸罹難,在媽媽懷里的小欣然躲過一劫,但頭部受傷,嚴重昏迷。欣然被送往就近的義馬市人民醫院搶救,被醫院診斷顱腦重度損傷、肺挫傷、多發軟組織傷。
在義馬人民醫院做了開顱手術后由于病情嚴重,欣然于7月22日凌晨三點鐘被緊急轉送至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重癥監護室治療,在重癥監護室住了有一個多月,每天的費用都在五六千,無奈在8月15號又轉到新院區的小兒重癥,7天后轉到康復科,開始做針灸,高壓氧,沖擊波等等一系列的康復運動,慢慢的然然胳膊和手都會動了,一只眼睛也能睜開了,但是孩子還是沒有一點意識,醫生建議做促醒治療,促醒治療的一粒藥物近600元,因為太貴只能每月吃上兩三次。
醫生告訴欣然的親屬,然然后期需要做好幾次修補頭蓋骨的手術,每一次的費用在15萬左右,再加上促醒治療和高壓氧,費用無法估算。
然而,這起交通事故經交警部門查明,欣然父母方負七分責任,也就是貨車方只承擔欣然所有治療費用的30%,昂貴的治療費用對這個支離破碎的家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
“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我就不會放棄”
張愛花說,目前欣然的治療費用已經花了近80萬,除了部分車險賠償貨車方的賠償款,大多數錢都來自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捐款。經過一年事件的治療,欣然的病情已經穩定,但是和她以前天真可愛的模樣相比,簡直判若兩人,什么時候能治愈出院還是個未知數。
張愛花說,這一年來,她幾乎沒有回過家,欣然的媽媽是她和老伴唯一的女兒,老伴至今不知道女兒去世的消息。“一直沒敢告訴他,他身體也不好,怕他承受不住。”
“去年他們才決定來鄭州發展,我也不打工了,就在他們租的房子里幫忙照顧欣然。那幾天欣然奶奶來鄭州了,我想著地方住不下,就先回老家了,誰也沒想到會發生這樣的事!”張愛花提起這事就淚如雨下。
“我就算要飯也會給欣然看好,我不可能放棄她,只要我還有一口氣在!”曾有人勸她把孩子送到福利院,她拒絕。
“我就算跪倒別人面前求人幫助,我也不會放棄然然!”張愛花堅定地說。
鄭報全媒體記者 翟寶寬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