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這場疫情,讓公眾看到鐘南山、李蘭娟等一批國家級院士的責任與擔當,看到廣大醫務工作者在疫情面前最美的逆行身影。感慨武漢這個英雄城市的悲壯,感懷一個個溫情的救助故事,這些故事里既有上億捐助的大愛,也有每一個平凡家庭的小愛。但還有這樣一群身影加入了抗疫大軍,人們卻鮮有見聞,那就是民營醫療機構。
在河南鄭州,有這樣一家民營醫院深度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僅向“前線”武漢派出高水平專業醫療隊,更成為“后方”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
它就是鄭州仁濟醫院,全國百姓放心示范醫院,它是抗疫工作中的“實力軍”,更是社會辦醫里的“優等生”,它是中國顯微外科臨床基地、河南省顯微外科重點學科單位,它曾多次刷新國際國內記錄,獲國際國內病例大賽一等獎一項、二等獎兩項,以及河南省醫學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仁濟從未缺席。
逆行擔當守初心
一級響應保后方
2月25日,一支由鄭州仁濟醫院9名醫護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出征援鄂!這是鄭州市首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援助武漢的非公立醫院醫療隊。
“現在就像送自己的孩子奔赴槍林彈雨的戰場,光榮和擔憂的心情交織,很復雜。”侯建璽院長在出發現場這樣表示。他再三叮囑隊員:“一定要掌握新冠肺炎全部的知識,用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加強自我防護,行為上一定服從命令、聽從指揮、認真執行防護流程,保證完成任務,大家一定要平安歸來!”
自疫情發生以來,鄭州仁濟醫院多次通過多渠道向上級衛生部門請戰馳援武漢,終于,在2月23日正式接到了中國非公協會的批復文件。該院隨后從300余名主動請纓的名單中選出了劉焱、黨友、王閃、賀格、李紅敏、張雨良、羅衛云、包興奇、黃閃閃這9名勇士,歷經8個小時的奔波抵達武漢。
“本來要去方艙醫院的,臨時接到了武漢市江岸區衛健委防疫指揮部的工作調整,需要立即接管隔離點。” 鄭州仁濟醫院醫療隊隊長劉焱告訴記者,到達指定位置已是深夜10點多,天還下著雨,盡管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餓,但為了不影響第二天收治病人,隊員們趕緊排班,制定制度,搬運核對物資,清掃整理隔離區域,對所有房間進行逐一巡視、360度檢查。
第二天下午2點,該隔離點成功收治第一批病人,截至晚上8點已收治100余人。據了解,鄭州仁濟醫院醫療隊駐守的集中隔離點收治的任務是240人。
前方“疫”線,逆行者的背影筑起了最堅實的城墻,而在醫院后方,也有一批先鋒,他們告別家人,取消休假,來到需要24小時堅守的崗位上,當好第一道防線的守門人。
急診護士薛晶晶,推遲婚期、毅然申請加入到社區抗疫一線;郭鵬飛,重癥監護室的90后男護士,他布滿壓痕的面龐就是新時代醫務工作者的樣子;張雨良,一名后勤保障人員,不眠不休為醫務人員解決后顧之憂,他雖不是醫護,但抗疫沒他萬萬不行;急診科護士長趙會勝帶著全科人員在捐款,他心中不僅裝著拳拳愛國之心和必勝的信念,更有醫者仁心和大愛無疆;郭留生,即使在抗疫一線,依然念念不忘要給那個配型成功的孩子捐獻造血干細胞;溫泉,婦產科女戰士,她臉上那一道道深深的勒痕,就是白衣戰士最美的勛章;馬書麗在隔離點帶領隊員凌晨2點還在背著器械一層層一間間做著消毒………
他們以實際行動體現了作為醫務工作者的應有責任和擔當,展示了仁濟人“召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軍事化管理作風。截至目前,仁濟醫院已組建醫療隊伍1403人次參與到高速卡點、社區的防疫工作;主動承擔政府設置的集中隔離點值守工作,已收治隔離人員1052人。
惠民便民“云醫院”
愛心援助“及時雨”
1月25日17時左右,鄭州仁濟醫院在線問診電話驟然響起:“我家住在你們醫院附近,年近八旬的老父親依靠留置導尿,可從昨天起一直沒有排尿,痛苦不堪,這可怎么辦?”放下電話,值班護士趕緊聯系了專家,專家第一時間視頻連線,為患者排憂解難。
除了線下戰場外,仁濟醫院全面啟動 “互聯網+”醫療服務。為使患者能方便快捷、及時有效地得到救治,呼叫中心24小時在線問診,微信平臺視頻問診、專家團隊電話問診等多種途徑為廣大患者提供在線咨詢、評估指導,避免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多位專家走進直播間,宣教疫情期間的健康常識,為長期宅在家中的居民提供遠程問診、心理咨詢等。并且,在防護物資非常緊張的情況下,仁濟醫院第一時間向政府部門、社區、120急救中心、殘聯、南曹派出所、紫南派出所等機構伸出援手,累計捐獻酒精、84消毒液等消毒物資58桶,口罩12800個,防護服及紅外線體溫儀等防疫物資,受到社會各界的一致贊揚。
從“非典”到“新冠”
這家民營醫院從未缺席
鄭州仁濟醫院建成于2003年,先后被授予中國醫師協會顯微外科醫師分會顯微專科醫院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單位、中國修復重建臨床技術推廣基地、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技術培訓基地、中華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常務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手外科分會委員單位、中華醫學會骨科分會委員單位、中國醫師協會手外科分會委員單位、SICOT國際矯形與創傷外科學會委員單位、亞太重建顯微外科聯盟中國部委員單位、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醫院管理分會委員單位、河南省醫學會顯微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單位。
醫院擁有一支高素質、高學歷、朝氣蓬勃的醫護團隊,員工總數超過517人,其中醫護人員320人,中高級職稱92人。在“以人為本,科技興院”的人才培養理念指引下,醫院引進了一大批擁有崇高聲望的國內、省內知名專家作為學科帶頭人。作為一家民營醫院,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仁濟人有經驗、有實力,從未缺席。
“非典”期間,仁濟派出有急救經驗的醫護人員做好卡點的值守;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仁濟的醫護人員跟隨河南救援隊沖到救援一線不眠不休奮戰23天……
鄭州仁濟醫院南院區的急救站主任原竹林,熟練掌握各種院前急救技術,熟悉各種突發事件的處置流程,多次成功處置重大突發傷亡事件。曾參與2003年新鄉市的“抗擊非典”并表現突出。同樣在“抗擊非典”中表現突出的還有護士長牛二敏,擅長急診急救及重癥監護工作,多次獲得鄭州市優秀護士長、三八紅旗手、先進個人等稱號,先后獲得“抗擊非典”先進個人、汶川地震優秀工作者的稱號。
作為一家訓練有素、技術過硬的軍事化管理醫院,仁濟在理念、管理及硬件設施上都具有行業領先優勢,這也讓醫院面對突發傳染病時能夠高效應對。
自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的那一刻起,醫院全力以赴投入到防控工作中,落實疫情防控應急準備工作,規范發熱門診各區域流程布局走向、醫療廢物交接流程,做好防護用品物資儲備。對全院醫務人員來說,該如何實施個人防護、如何正確規范使用防護用品,是一項基本功,也是必備的看家本領。
以微信為載體,利用推送流程圖、小視頻、防護用品穿脫流程示教片等形式進行宣講教育。同時將防護流程上墻,指導工作人員實施。為進一步強化醫院防控措施,在實行“住院患者一天兩測溫、固定一護一陪、堅持為患者和陪護送餐”措施的基礎上,嚴格病區管理和陪護制度,患者和陪護人員均需做新冠篩查后方可辦理入院手續,病區入口由專人24小時門禁管理,加強體溫監測,限制人員探視。
院內每天高頻次消毒消殺,全方位、無死角阻斷病毒傳播。門、急診嚴格落實一人一診室要求,候診人員保持1.5米間距,工作人員隨時做好秩序維護。健康監測做到職工、患者、陪護全員監測,全部建立健康檔案,每日兩次體溫測量,密切關注健康狀況,發現異常,及時上報處理。確保住院患者、陪護和醫護人員的安全。成立巡視督查組,加強對值守情況的檢查督導。
鄭報全媒體記者 蔣曉蕾
通訊員 任筠 陳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