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紛紛、百花盛開,齊迎英雄回家!3月29日下午,管城區、鄭州仁濟醫院,以“最高禮遇、最深敬意、最佳形象”深情迎接鄭州仁濟醫院醫療隊凱旋。他們離開了奮戰30余天的武漢,終于踏上了家鄉的熱土,隨后,還將統一進行14天的隔離休養,再返回各自工作崗位。? ? ? ? ? ? ? ? ? ? ?
【回家】 最熱烈的歡迎送給最可愛的人
歡迎儀式在鄭州仁濟醫院南院區門診廣場舉行,鄭州仁濟醫院院委領導班子等蒞臨歡迎儀式,鄭州仁濟醫院全體員工列隊歡迎逆行的家人回家。?
到達南院區后,第一時間迎接他們的是熱烈的掌聲和一聲高過一聲的“仁濟英雄,歡迎回家”的呼喊!醫療隊成員在隊長劉焱的帶領下,重整隊伍,并向管城區的領導及全院人員匯報,“本次醫療隊馳援武漢成員已全部安全返回,不辱使命”!
該院書記郭濤霞致辭說:“醫療隊經過30余天的浴血奮戰,從駐守確診病人后續觀察治療病區到會師武漢新城方艙隔離病區,共收住600余人,用仁濟速度、仁濟溫度、仁濟的四心文化,為武漢人民帶去了希望,圓滿完成援鄂任務,受到了江岸區防控指揮部和武漢人民的高度稱贊,更做到了醫療隊零感染。逆行的仁濟家人、我們的英雄,你們辛苦了”!
此次組織愛心車隊迎接英雄回家的鄭州大展紅旗體驗中心黨建書記宋書峰致敬醫療隊:“你們是最美的天使,是真正的英雄,是新時代最可愛的人,全體紅旗人向你們學習,向你們致敬,為你們點贊”!
從北京遠道而來、正在鄭州仁濟醫院坐診的民政部國家康復醫院名譽院長、矯形骨科主任國際肢體畸形矯正學會中國部主席、中國骨科醫師協會外固定與肢體重建委員會主委秦泗河教授,也向醫療隊送上了敬意:“鄭州仁濟醫院能夠在中國疫情期間,派出醫療隊支援武漢,并圓滿完成任務、凱旋歸來,我相信這個時刻已經寫進了醫院發展史,在中華民族危難時刻我們都應該向你們一樣。我們的白衣天使、我的同仁,向你們致敬”!
管城區委相關領導歡迎英雄們平安凱旋歸來,并表示:“在2月25日,當時你們臨危受命、逆向而行,馳援到防控工作的最前沿。你們踐行了你們的諾言,醫者仁心的使命、濟助世人的情懷、赴湯蹈火的擔當,出色的完成了任務,并收到了武漢人民、當地政府的高度肯定,你們為河南人書寫了一個大大的中字;你們也踐行了對我們的諾言,一個不少的平安歸來,今天你們平安回來了,我們就放心了。你們的付出、仁濟醫院的付出,組織不會忘記,人民更會牢記。”
鄭州仁濟醫院馳援武漢的醫療隊,是鄭州市非公立醫療機構馳援武漢的醫療隊,他們勇擔重任、迎難而上、無怨無悔、默默付出,日夜奮戰在抗疫第一線,為抗擊疫情貢獻了仁濟人的力量,樹立了河南人、仁濟人的良好形象,續寫了社會辦醫抗擊疫情的新壯舉。
【心愿】 他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平安回到鄭州,他們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面對過去的一個多月,最難忘的是什么?一起來聽聽他們的心聲。
劉焱? 45歲 鄭州仁濟醫院急診科護士長? 工作時間8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就是好好陪父母和家人,好好看書爭取今年職稱考試一次過。
“我作為隊長,肩上的責任很重,主要是負責與指揮部工作的協調、隊員排班、特殊病友的對外聯系與轉交接、與病友溝通、應急處置、到病區巡查、物資調配、匯總每日工作上報醫院等。3月8日那天至今都令我難忘,那天我們管理的15棟的病友等著我,專門給我們醫務人員過節,在武漢疫情嚴重封城的狀況下,給我們制作了一面分量重重的錦旗,并現場為我們唱歌祈禱。還有江夏區特警隊張隊長深夜驅車三十幾公里送我們轉運病友的醫務人員回駐地。天那么冷,可他簡單的一句話讓我淚目,他說:雖然不是我的事,但是我一定送你回去,感謝你們不懼危險來武漢幫助我們!”? ?
黨友? 40歲 鄭州仁濟醫院麻醉科醫生 工作時間19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帶家人一起去看大海,我特想對老婆說一聲:你辛苦了!雖然我沒有浪漫的方式去表達,但是我會用最誠摯的心去照顧你和家人!
“援鄂期間,我主要負責協助劉隊長處理部分事務,并參加醫生的值班任務。最難忘的,就是認識了楊阿姨,在疫情期間她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心情低落,由于基礎疾病較多,所以我們給她制定了合理的治療方案,給予了一些藥物服用,并不斷的給她做心理疏導,在我們的精心照顧和治療下,她放下了心里負擔,重新找回了抗擊新冠病毒的決心,看著她老人家開心和自信的表情,我由衷的快樂。”
黃閃閃? ?30歲 鄭州仁濟醫院外三科護士? 工作時間6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和父母好好聊聊天,然后出去旅游。
“在武漢隔離區,我主要負責護理隔離患者,為病人測量生命體征,發放中藥,處理隔離期間病人存在的問題包括生活上和病情上,盡可能滿足病人的需求。其中有一位82歲的老奶奶,活動不便,我就為老奶奶洗頭和擦身子,奶奶特別感動,還為我們寫了感謝信,可我覺得這都是我應該做的。”
羅衛云? 27歲 鄭州仁濟醫院外一科護士? 工作時間6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去理發店修修發型能夠回老家和爸媽團聚
“我主要在隔離區負責分管病人,最令我難忘的是武漢人民對醫護人員的尊重,一天晚上下班,我們正在回酒店路上,一個武漢市民看到我們穿的統一服裝,就問我們是不是醫療隊的,閑聊幾句非要跪下感謝,我們趕緊給他扶起來,他還要回家給我們下碗面條,對我的觸動很大”
包興奇38歲? ?鄭州仁濟醫院重癥醫學科主治醫師? 工作時間3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想和家人一起去釣魚
“在援鄂期間,我主要負責新冠肺炎康復病人醫學隔離期間出現的各種不適癥狀,以及具有慢性基礎性疾病病人的基礎治療,協助護士測量病人體溫、血壓及發放中藥等。最讓我感動的是,一對夫妻,男患者雙目失明,而他的妻子也患了病,但為了減少我們的工作量,要求調床自己照顧丈夫。”
賀格? 鄭州仁濟醫院急診科護士? 工作時間8年
回家最想做的事:聽父母話盡快找個相守一生一世的人,讓父母放心。
“我們轉戰兩個陣地,主要和醫生一起負責200-300個確診病人的后續觀察和治療;每天工作4到8個小時。最難忘的事情是武漢人民的熱情和感恩的心。在將近凌晨獨自轉運完病人后,病人和家屬對我的感謝,返回陣地時特警深夜護送”。
王閃? 35歲 鄭州仁濟醫院外十科護士長? 工作時間11年
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在緊張而忙碌的戰疫工作中,最掛念的是兒子,感覺虧欠他很多。現在回到家里,最想做的事是能夠休息一周真真正正的陪陪他。
“在援鄂隔離區工作期間,我屬于機動班并且負責院感、觀察人員信息采集及錄入、物資的管理及領取等工作。印象最深刻的是儀表學校的劉偉老師,對我們鄭州仁濟醫療隊特別照顧。記得特別深刻的是我去庫房領取物資的路上碰到志愿者捐助物資,其他醫療隊有的帶著推車,有的拿著袋子,我什么都沒拿,劉偉老師趕快去幫我找了個推車,把物資不停的往我推車上放,他嘴里還在不停的說,這個給河南隊點,那個給河南隊點,還不停的催我再拿點”
李紅敏? 50歲 鄭州仁濟醫院重癥醫學科醫生? 工作時間2年半
回家后最想做的事:帶家人旅行,還有就是想去學習進修。
“我主要負責確診患者后期觀察治療,攝影家陳國勝老師,為我們拍攝了大量工作資料,有志愿者小雨過河,有志愿者吳小胖,有楊慧蘭阿姨,有余明哲老師,有靳喜英阿姨,有老前輩周宗玉老師,有甜品大哥,有老兵朱衛平。最放心不下的是靳喜英阿姨,82歲了,老公還在住院,兒子還在隔離,因為有關節炎,活動不方便,一個人在家不知道怎樣會咋樣。”
鄭州晚報記者蔣曉蕾? 通訊員 任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