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黃河科技學院魯樞元教授的新著《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發布會在鄭州舉行

          2020-06-18 來源:黃河科技學院 分享到:

          著名人文學者魯樞元教授的新著《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在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球之際出版發行。

          該書希望在精神層面為現代人的生存模式“糾錯”。

          新書發布會日前在鄭州“大樹空間”舉行。


          6月13日下午,由著名人文學者、黃河科技學院生態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文藝理論學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理論批評委員會委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中國委員會委員魯樞元教授所撰寫的《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新書(東方出版社2020年6月版)發布會在鄭州大樹空間書店隆重舉行。

          河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河南詩歌協會會長張鮮明,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教授,《中州大學學報》編審劉海燕,著名作家李玉梅,著名作家青青,著名文學評論家孔會俠,華北水利水電大學副教授劉晗,漯河市環保協會會長王國合,漯河廢生寶公司經理李華香,我校生態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張曉兵以及部分熱心讀者出席新書發布會。

          大樹空間書店創建人張嬌主持會議。

          《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是魯樞元近三十年來在“生態文化”研究領域所作演講與對話的精華匯編,包含29篇演講、12篇對話,多方位呈現了作者面對當下生態危機的觀察與反思。

          作者致力于將“生態”這一原本屬于自然科學的概念導入現代人精神文化領域,把“人類精神”作為地球生物圈中一個異常活躍的變量引進生態學學科,并希冀在自然生態學、社會生態學的基礎上建立精神生態學。在書中,作者還嘗試擺脫“學院派”某些論證與書寫規則,踐行蘊含著個人感性與體溫的“綠色話語”。

          新書發布會魯樞元(右5)與部分專家、學者合影

          在新書發布會上,魯樞元認為《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是一本主張對歷史、對時代進行深刻反思(或曰糾錯)的書。他以比爾·蓋茨的觀點“新冠病毒是一次‘偉大的糾錯’”作為發言開端,分析病毒對人類的種種警示。

          他指出,病毒提醒我們,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我們的文化、宗教、職業、經濟狀況,或是一個人有多么出名。在病毒眼中我們都是平等的,我們也應該平等對待他人。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已經變得物質至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才想起我們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飲水和藥品,而不是什么高貴的奢侈品。病毒提醒我們,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我們現在應該反省和理解,從錯誤里吸取教訓。

          魯樞元呼吁從人類自身(主體的、內在的、觀念的亦即精神的)找原因、找出路。這正是他多年來所關注的“精神生態”問題。他認為,現代人對于“全球化”的熱烈向往,是應該轉為對于“人類紀”的冷靜思考了。

          他指出,深陷生態困境的現代人必須超越笛卡兒、培根設定的現代性思維模式,跳出“二元對立”、“人類中心”與“無限發展觀”的藩籬,汲取東、西方先民積淀下的生存智慧,讓“低物質消耗的高品位生活”成為新時代的期許。

          在《生態時代的文化反思》一書的題記中,魯樞元提出人類歷史也許已經到了該“轉彎”、“改道”的時刻。工業社會之后的理想社會,不應該是工業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是一個超越了現狀的新時代。


          分享到: 編輯:周愛巧 統籌:楊觀軍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