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河南省信陽市,無人機鳥瞰下的新縣田鋪大塆景色。工人日報記者 余嘉熙 攝
位于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新縣田鋪鄉是中國傳統村落、3A級旅游景區。工人日報記者 余嘉熙 攝
閱讀提示
作為傳統農業大省的河南,最近兩年正以底蘊深厚、氤氳古今的景致源源不斷吸引著四面八方游客。曾經面朝黃土背朝天生活的農民們,搭上省內旅游業高速發展快車,在家門口拿起工資,找到脫貧致富的新良方。
河南信陽新縣田鋪大塆作為革命老區,地處大別山腹地。由于交通閉塞,這里經濟發展一度落后,是河南有名的貧困地區。最近幾年,當地圍繞紅色文化和綠水青山“一紅一綠”兩大旅游資源,積極發展鄉村旅游業,面貌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的荷包鼓了,日子一天比一天紅火。像田鋪大灣一樣,全域旅游扶貧模式正在助推河南“旅游大省”的名號日益響亮。
好風景帶來好光景
盛夏時節,位于河南省南陽市太平鎮西峽縣的老界嶺景區,總是彌漫著化不開的水墨色。這里重巒疊嶂,林海蒼茫,云霧繚繞,山嵐縹緲,有水皆清,萬壑鳥鳴……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國內外游客紛至沓來。
誰也不曾想到,這塊氤氳著山水氣的旅游勝地一度陷入發展困境。直到2010年,老界嶺所在的東坪村尚有70%的村民屬于貧困戶。
“過去太窮了,全家人擠在幾間土坯房中度日,整天擔心兒子娶不到媳婦。”東坪村的村民尹青云笑著說。旅游開發后,他家里開了賓館,一年收入幾十萬元,自家賓館還安置3名五保戶就業。
為了讓好風景帶來好光景,當地政府探索“景區帶村”新模式,累計投資7億元,并與東坪村簽訂《村企對接幫扶協議》,通過旅游扶貧助力百姓致富奔小康,實現由貧困山區到美麗景區的轉變。到2015年,該村已實現整村脫貧。
東坪村由貧轉富在河南并非個例。位于駐馬店確山縣的老樂山景區是助力脫貧的典范。截至目前,景區已安排當地群眾200多人就業,從事建筑和綠化、保潔、保安、服務等職業。其中近40人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縣現有82家農家樂,吸納100多名貧困人口就業,拓寬了貧困戶增收的渠道。
確山縣還啟動美麗鄉村開發建設,不僅優先錄用貧困戶入職就業,還促進小提琴、白酒、農產品深加工、山野菜精包裝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實現三產融合,形成確山品牌,帶動更多農民工和貧困戶在本地就業創業。
一頭連著綠水青山,一頭連著脫貧攻堅。河南一度既是山川秀美的旅游大省,又是貧困人口眾多的貧困大省。正是靠著“旅游+扶貧”的思路帶來巨變。截至目前,全省培育旅游扶貧示范縣13個、鄉村旅游特色村300個、旅游扶貧示范戶1034戶。2016年至2019年,全省通過旅游扶貧達26.5萬人,人均年增收3500余元。
創新旅游扶貧模式
近日,一場在八朝古都開封舉行的2020年河南智慧旅游大會,因由河南省文旅廳聯合高德地圖對“河南旅游扶貧地圖”升級產生的“智慧旅游扶貧地圖”著實吸引眼球。
這幅以智慧旅游為引領,帶動貧困地區困難群眾脫貧致富的“智慧旅游扶貧地圖”,對河南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推出“小店發光公益計劃”。同時,河南文旅部門啟動專項資金補貼,以旅游為龍頭,通過景區帶動周邊小店,共同為疫情期間受到重創的旅游業復蘇和發展凝聚智慧力量。
基于“小店發光公益計劃”,嵩縣、汝陽縣、魯山縣等河南20個脫貧攻堅重點縣的小店實現數字化轉型,獲得多種在線管理和營銷工具,擴大了經營輻射范圍。
“小店發光公益計劃”自2019年啟動至今,河南全省小店入駐量已超30萬家,入駐小店數字化程度居全國第三。小店在地圖上的曝光次數增長率超過70%,貧困地區偏僻小店吸引越來越多的顧客紛至沓來。
其實,在旅游扶貧實踐中,河南一直在探索多樣形式,通過推動鄉村旅游、民宿發展、產業融合以及創新扶貧模式,探索出“景區帶村”“能人帶戶”“公司+農戶”“鄉村旅游+公益”“鄉村旅游+教育培訓”等多種成功經驗。
河南一些旅游資源較富集的市縣,如蘭考、溫縣、光山、淅川、盧氏等,明確把鄉村旅游和旅游扶貧作為打贏產業扶貧硬仗的主要渠道,通過發展鄉村旅游實現穩定脫貧。
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據不完全統計,河南全省累計接待國內游客1692.11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79.26億元,其中4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共接待游客242.45萬人次,實現旅游總收入13639.49萬元。
成就“更好的家鄉”
眼下,河南嵩縣黃莊鄉三合村白墻黛瓦、山清水秀,宛如一幅水墨畫卷。
“山高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是三合村以前的寫照。那時,三合村是名副其實的深度貧困村,352戶人家分散在32個自然村,自然條件惡劣,行路難、上學難、就醫難、通訊難,全村近三分之一是貧困戶。
2016年,返鄉創業的大學生馮亞珂利用村里生態景觀辦起寫生基地,逐漸讓窮山村變成花墻黛瓦的手繪小鎮。年過花甲的貧困戶張章干脆給學生們當“模特”,在門前石頭上坐一晌就能掙錢。產業“繪”出幸福的新生活。
誰曾想,這個之前到鄉鎮要翻越幾小時山路,年輕人紛紛離開,只剩老弱病殘的貧困村,會成為遠近聞名的幸福村。據不完全統計,2019年到三合村寫生人數超5萬人,全村增收逾350萬元。年輕人的到來,讓村民們在家門口脫了貧,也成就了“更好的家鄉”。
如今,鄉村旅游正在成為“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重要支撐,也吸引一些有志于家鄉建設的青年人返鄉創業。依托這些年輕人,很多貧困村的果園變采摘園,鄉村老屋變特色“民宿”,美麗鄉村資源被盤活。
今年5月初,河南省公布266家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和河南省鄉村旅游特色村名單。
“實踐表明,發展旅游扶貧可成貧困地區新經濟增長點。旅游扶貧像是切口和支點,在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同時,還助力鄉村振興,成就‘更好的家鄉’。”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負責人說,河南將全面激活美麗鄉村資源,促進農村、農業與旅游融合發展,讓百姓在家門口吃上“旅游飯”,奔向富裕路。
工人日報記者 余嘉熙 通訊員 董君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