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ck id="6birc"></track><option id="6birc"></option>
    <samp id="6birc"></samp>
  1. <samp id="6birc"></samp>
    1. <b id="6birc"><ins id="6birc"><ruby id="6birc"></ruby></ins></b>

    2. <tbody id="6birc"></tbody>
    3. <samp id="6birc"></samp>

        <progress id="6birc"><bdo id="6birc"></bdo></progress>

          <tbody id="6birc"></tbody>
        1. 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記河南省傳染病醫院(市六院)艾滋病醫療救護團隊

          2020-12-01 來源: 鄭州晚報 鄭州客戶端官方網站 分享到: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只不過是有人在替你負重前行……

          無論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還是艾滋病救治,都是一個“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戰場”。

          這個戰場上,有一群可愛、可敬的白衣戰士,用博愛和精湛技術默默堅守、暖心守護,為無數患者帶來希望和光明,他們就是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艾滋病醫療救護團隊,被大家親切譽為抗疫“鋼鐵霞”和抗艾“刀尖舞者”。

          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傳主題為“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近日,記者走進國內收治艾滋病患者較大的醫院,也是我國開展艾滋病人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探訪白衣戰士,并向所有奮戰在防艾一線的健康守護者致敬。

          這份榮譽 屬于參戰的全體戰士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荊楚,蔓延全國。新冠肺炎疫情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疫情發生以來,鄭州市廣大醫務人員逆向而行、日夜鏖戰,用血肉之軀構筑起了守護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鋼鐵防線,涌現出一大批勇于擔當的先進典型,“鋼鐵霞”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面對榮譽,“鋼鐵霞”激動地說:“我只不過是鄭州市廣大醫務工作者的代表,這份榮譽屬于參戰的全體戰士。”

          “鋼鐵霞”是誰?是一位抗疫戰士防護服上的昵稱。它的主人,就是河南省新冠肺炎醫療救治組專家成員、鄭州市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艾滋病大科兼感染一科主任趙清霞。

          這位30年如一日奮戰在傳染病臨床一線的戰士,在疫情來臨時,她再一次披甲執銳,擔起省會鄭州疫情防控最前線的千斤重擔,在一線奮戰。

          趙清霞帶領醫護人員在隔離病區詢問患者病情

          新冠肺炎病毒的可怕,相信很多人都心有余悸。隔離病房可謂是最激烈的一線戰場,不僅要醫治重癥病人,還要接收新的病患。自從踏進隔離病區起,趙清霞晝夜堅守,直至“清零”。其間,醫院多次讓她走出隔離病區,但她說:“看著患者們一個個康復出院,覺得這一切變得很值得。作為感染科醫生,我要一直堅守,直至‘清零’。”

          “鋼鐵霞”已是一個群體現象

          時針倒放。1月中旬,我省收治了一例由武漢返鄉、因肺部重癥感染來鄭求醫的患者,趙清霞高度警覺,第一時間上報病例,并參與會診治療,吹響了我省抗擊疫情的“集結號”。

          作為河南省新冠肺炎定點救治醫院,該院是鄭州市乃至全省最前沿、最密集的主力陣地之一。在抗疫戰場上,“鋼鐵霞”已不是個例,而是一個群體現象。

          在趙清霞的帶領下,該科半數以上人員投入到抗擊新冠肺炎工作中,其余同志堅守在艾滋病醫療救治崗位,確保每一名患者的精準治療。

          “無影燈,無影燈下無魅影;柳葉刀,柳葉刀上毫厘爭。疫情來,披‘戰袍’、守戰位,老兵‘疫’無反顧中原譜壯歌……”這是抗戰老兵田又生有感該院醫護人員無私奉獻而寫的小詩。

          該院黨委書記馬淑煥,1月初因腳部骨折打上了石膏,醫生要求其臥床休息,但她顧不上疼痛,讓家人給穿上特制大號支具鞋,坐著輪椅日夜堅守在抗疫前線。

          N95口罩、防護服等醫療物資采購到位;成立兩個發熱門診和11個隔離病區等,高強度的忙碌指揮調度,一時間讓她忘記了疼痛與疲勞,只有當夜深人靜時才感覺一陣陣鉆心刺骨的疼痛襲來。

          恪盡職守、不負重托、不辱使命……隔離病區重癥醫學科主任楊躍杰,24小時對講機不離身,經常討論會診到深夜。每天脫下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全身早已被汗水浸濕,雙手腫脹發白,左手食指裂口。

          在發熱門診、隔離病區,最危險的核酸采樣工作、隔離消毒以及病人的生活護理全部由護理人員承擔,他們無怨無悔、沖鋒在前,出色完成所有工作任務。

          榜樣如燈。該院醫護人員齊心協力、并肩戰斗,取得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511例疑似患者隔離觀察、70余例確診患者康復出院,全院醫護人員零感染。

          艾防一線的“刀尖舞者”

          作為國內收治艾滋病患者較多的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是我國開展艾滋病患者外科手術最早的醫院之一,每年僅收治外傷和各種合并癥需要手術的病人500余例。該院的手術室被醫生稱為“以生命拯救生命的戰場”,被比喻為“在刀尖上跳舞的工作”。因為風險無時不在,一次注射、一次穿刺、一個簡單的手術都有可能被病毒感染。但面對患者,他們沒有選擇的權利,有的只是責任。

          59歲的許阿姨(化名)是一名艾滋病患者,體檢發現心臟有瘤,這讓全家犯了大難。前前后后跑了一個月,醫院都說要手術,但得知是艾滋病患者后都拒絕了。后幾經轉折,他們慕名來到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

          10月22日,在多學科的配合下,該院胸心血管科主任醫師何強帶領心臟外科團隊成功為許阿姨做了心臟腫瘤切除手術。術后,許阿姨感慨地說:“太謝謝你們了!若不是你們,我的病不堪設想。”

          …… ……

          這樣的感人故事在該院屢見不鮮。早在2017年3月25日,該院就成功為一名8歲女孩實施了全省首例艾滋病患兒心臟外科手術。

          近年來,為全面解決傳染病患者外科醫療救治難題,該院加快學科體系建設,成立了泌尿外科、神經外科、胸心外科等,通過學科建設及人才引進,綜合救治能力明顯提高,解決了艾滋病患者救治難、手術難的問題。

          開展全省艾滋病診療質量巡診宣教

          愛心、責任是制勝法寶

          作為省傳染病醫院,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無疑是我省危重傳染病治療“特種部隊”。無論是在抗艾一線,還是抗疫前線,醫院涌現出了一大批“刀尖舞者”和“鋼鐵霞”。

          據了解,醫院成立了“愛心之家”門診,設立了艾滋咨詢電話和全省首個艾滋病暴露前后預防咨詢門診,為更多艾滋病潛在感染人群提供24小時專業的艾滋病相關高危行為評估、咨詢檢測、暴露前后預防用藥及跟蹤隨訪等醫療服務,讓艾滋病患者能夠消除心理障礙而暢所欲言、無所不談。

          “一站式”醫療服務模式是保障。該院院長賀瑞表示:“患者可以在門診完成從HIV抗體初篩到確證試驗、HIV耐藥檢測、抗病毒治療前評估隨訪等一系列診斷治療工作,抗病毒治療成功率在98%以上,居國內先進水平。”

          河南省傳染病醫務人員在越西縣人民醫院查房

          培訓各級醫務人員3萬余人

          作為河南省艾滋病診療質量控制中心、河南省傳染病(艾滋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不僅承擔全省抗病毒治療、機會性感染及患者全程管理的質量控制等工作,還承擔了來自全省及慕名而來的其他省份的疑難、危重艾滋病病人救治工作和國家對口支援項目,其中包括多學科遠程會診提高效率、臨床研究轉化助力、母嬰阻斷率100%等。

          作為鄭州市首家國際遠程會診中心、全省傳染病聯盟遠程會診中心,該院加強國際、國內間疑難病例遠程會診及院內多學科會診,幫助各地市解決臨床診療中的難點疑點,減輕患者來往就診負擔,提高救治效率。作為河南省傳染病(艾滋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該院科研創新9項,技術創新4項,參與國家級科研項目6項,承擔省市級科技攻關項目9項,參與1項,輻射其他科室進行科學研究2項,參加了我國首個在全球上市的艾滋病創新藥物、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苷類藥物、非核苷類新藥物的臨床試驗工作,今年在完成抗疫同時又完成了3項新冠肺炎的相關GCP臨床研究。去年3月,該院走進四川涼山州,對口支援越西縣開展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臨床和管理能力項目,贏得了社會高度贊譽。

          同時,作為國家級艾滋病臨床培訓基地,該院累計舉辦臨床技能培訓800多期,培訓各級醫務人員3萬余人,免費接收全省各地艾滋病臨床醫生來院進修學習累計近千人次。

          救治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

          目前,鄭州市第六人民醫院艾滋病學科已發展成為3個病區和一個愛心之家門診,共130張床位90余名醫護人員。

          重點收治全省疑難、重癥艾滋病患者。截至目前,該院累計收治來自全省乃至全國的重癥艾滋病患者3萬余例,救治能力處于國內領先水平。2011年,趙清霞還獲得了國際艾滋病治療聯盟頒發的第三屆“精忠獎”。同時,為適應艾滋病診療新發展,該院還成立了中西醫結合艾滋病病區,積極探索中西醫結合治療艾滋病的新方法,構建符合中醫藥防治傳染病的臨床科研一體化模式,開展了系列中醫藥特色療法,受到艾滋病患者的歡迎,并獲得河南省中醫藥管理局科技成果一等獎一項。

          鄭報全媒體記者 邢進?通訊員 王璞 馬煒徽



          分享到: 編輯:李冬生 統籌:劉書芝

          相關新聞

          www.uuyoujiz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