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開始,大雪、中雪時常霸占天氣預報,12月28日,市氣象臺最新預報顯示,28日夜里,鄭州市開啟雨夾雪和小雪模式。傳說中的大雪和中雪不見蹤影,“速凍”模式照原計劃進行,28日,省市兩級氣象臺接連發布寒潮天氣預警,30日,鄭州最低氣溫零下8度,最高氣溫也僅有零下1度。未來7天,鄭州市最低氣溫徘徊在零下4度到零下8度,最高氣溫也僅有一次達到6度。
12月28日11時,鄭州市氣象臺發布寒潮天氣預報,預計未來48小時內,鄭州市區及所轄六縣(市)最低氣溫將下降8℃左右,30日凌晨最低氣溫將下降至零下7度;29日至30日有4-5級偏北風,陣風6-7級。
28日午后,陰霾開始籠罩鄭州上空,寒風乍起,28日下午鄭州市最新氣象預報顯示,28日夜里鄭州市雨夾雪轉小雪;29日小雪轉多云,偏北風:4-5級,陣風6-7級,最低氣溫:-5--4度,最高氣溫:2-3度。大風降溫雨雪的重點影響時段在29-30日,30日鄭州氣溫最低零下8度,最高零下1度;31日零下6度到3度。在寒潮影響下,30-31日氣溫普遍創下半年新低,隨后元旦稍有回升,周末到下周初,可能還有較強冷空氣南下。
知識小鏈接:寒潮是如何形成的? ? ? ?
我國位于歐亞大陸的東南部,北面是蒙古國和俄羅斯的西伯利亞。西伯利亞氣候寒冷,西伯利亞北面是極其嚴寒的北極。影響我國的冷空氣主要就是來自這些地區。極地和高寒地區的強冷空氣沿著西風帶和西北氣流,向東南快速地、暴發式地侵入和移動,給沿途地區帶來強降溫、強風和強降雪,當達到一定標準時,即為寒潮。
位于高緯度的北極和西伯利亞地區,常年受太陽光的斜射,地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少。在冬季,北冰洋地區氣溫經常在-20℃以下,最低時可達-70℃~-60℃,1月的平均氣溫常在-40℃以下。氣溫很低使得大氣的密度大大增加,空氣不斷收縮下沉,使氣壓增高,這樣便形成一個勢力強大、深厚寬廣的冷高壓氣團。當這個冷性高壓勢力增強到一定程度時,就會洶涌澎湃地向其東南方向氣壓相對低的我國境內襲來,形成寒潮。每一次寒潮暴發后,西伯利亞的冷空氣就要減少一部分,氣壓也隨之降低。但經過一段時間后,冷空氣又重新聚集堆積起來,孕育著一次新的寒潮的暴發。
寒潮的標準:寒潮是一種大規模的強冷空氣活動過程,但并不是每一次冷空氣活動都是寒潮。《冷空氣等級》國家規定標準規定:某地冷空氣過境后,日最低氣溫24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8℃,或48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0℃,或72小時內降溫幅度大于或等于12℃,而且使該地日最低氣溫下降到4℃或以下,才可稱為一次寒潮天氣過程。
鄭報全媒體記者 張華? 圖片來源:鄭州氣象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