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城市·2020鄭州印記”
邀請市民講述
在2020年重大事件中的親身感受、人物故事、精神力量等
全方位、立體化地展示
鄭州市2020年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成就
展示和傳播幸福河畔幸福城市的美好生活
請您回顧
2020鄭州之感動
2020鄭州之溫暖
2020鄭州之收獲
2020鄭州之幸福
2020鄭州之變化
《鄭州晚報》版面截圖
臨近春節,在鄭東新區智慧島大廈,老家江西的郝竹林正緊張忙碌著新產品研發。去年5月,他放棄高薪,從上海來到鄭州,入職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2015年的時候,我就開始關注鄭州關于算法的工作崗位,當時這邊的工作崗位非常少。然而這兩年,鄭州出現了很多新公司和算法崗位,這種速度是我沒想到的。”郝竹林說。優越的工作環境、人性化的住房補貼,加上厚重親切的中原文化氣息,讓他有一種鄭州就是家鄉的親切感。?
政策暖心 人才青睞鄭州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多數來自于更好的就業崗位、更高的工資待遇、更大的發展平臺。
郝竹林所在的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是鄭州市政府、鄭東新區管委會共同打造的產學研結合的新型研發機構。去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該院發揮自身技術優勢,加大研發力度,及時上線了“疫情通”,應用在鄭東新區近20個小區。
“鄭州各級黨委、政府對我們科研機構的扶持政策非常暖心、服務保障非常貼心!”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大數據研究院院長王元卓表示,得益于好的政策環境,研究院落戶到鄭州一年多的時間里,引進了很多包括B(百度公司)、A(阿里巴巴集團)、T(騰訊公司)回來的高端的人才,包括中科院的研究員、教授們都非常愿意到這邊來。
目前大數據研究院全職員工99人,70%以上為研發類人員;像郝竹林一樣,有30人來自行業知名企業,45人來自省外或國外,更多的人才在鄭州找到了施展才華的舞臺。
環境優美 居民安居樂游
“景美,路順,視野開闊,尤其是晚上,夜景跟畫一樣漂亮。村里居民都喜歡來這夜跑、唱歌、跳舞。”走進鄭東新區龍湖辦事處安置區,回遷群眾王瓊雅對記者感慨道。
在她的印象中,近兩年鄭州的河溝變景觀、荒地變公園,環境越來越靚麗,設施越來越完善,環境越來越宜居、宜樂、宜游。
環境靚麗,管理也更加智能。龍湖辦事處開展“智慧+”系列行動,涌現出越來越多的“智慧小區”。龍湖黨工委負責人介紹:“我們建立了‘智慧小區’指揮中心,依托全覆蓋的鷹眼全景、人臉識別智慧門禁、高空拋物24小時監控、電動車和地下室溫感監控、電梯電動車上樓監控等5類300余個智能設備,以及智能垃圾分類設備,初步實現智能物業、智能安保全覆蓋,切實提升數字化監測和警民聯動能力。”
此外,辦事處依托智慧終端和系統平臺,群眾辦事實現智能“秒批”“一網通辦”“就近辦成”;借助5G技術,建成全國首條實現商業化常態運行的智能駕駛公交線路。
宜居宜業 鄭州頻頻“上榜”
打造有溫度的城市,溫暖群眾,也讓鄭州頻頻“上榜”。去年發布的《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榜》中,鄭州成功入選,被評為2020中國宜居宜業城市。
入選城市中,4個中央直轄城市北京、上海、重慶、天津全部上榜;15個副省級城市,上榜12個;28個省會首府城市,18個上榜;293個地級市,58個上榜;387個縣級市,上榜9個。
能成功當選中國宜居宜業城市,與鄭州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提升密切相關。近幾年,鄭州城市建設發展日新月異,城市軟硬件水平穩步提升,帶給市民越來越便捷舒適的居住體驗。鄭州已形成以軌道交通、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慢行交通延伸的一體化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全市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政務服務“周末不打烊”,越來越多的事項實現“一證簡辦”“掌上辦”,在2019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排名第一。
繼2018年經濟總量破萬億后,2019年鄭州經濟實力繼續攀升,當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占全省的21.4%,經濟總量全國排名前移一位,居全國城市第15位。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到全省三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全省比重超過兩成,進出口總額占全省比重超七成。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6%。
一幅幅城市畫卷次第鋪展,讓綠城變得更綠、讓家園變得更美、讓群眾笑得更甜,成為一種觸手可及的幸福。
鄭報全媒體記者 覃巖峰/文 丁友明/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