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我市出現多起電動車遭竊案件,警方經過案件偵查發現,嫌疑人通過一種電動車“解碼器”的電子設備,遙控電動車強行連接電源并啟動,快速盜竊得手。
4月16日,鄭州市公安局二七分局偵破該案件,初步調查兩名嫌疑人涉嫌盜竊車輛達五六十輛之多,民警根據該案件特征,支招廣大車主如何防范電動車被盜。
5000元新車剛騎了一天丟了
4月3日,二七公安分局刑事偵查大隊接到警情指令稱,市民袁某在京廣路與長江路附近一超市購物,轉身的工夫,停泊路邊的電動車丟了。
讓他十分費解的是,停車的時候,自己拔了車鑰匙反鎖車把,并摁下了遙控器,對車子上了電子鎖。剛花5000元買了一天的新電動車丟了,讓袁某郁悶不已。
了解到情況,辦案民警李琦迅速提請合成研判中心開展調查,通過調取案發現場視頻監控發現,一名男子步行至案發現場,在袁先生停車離開后,掏出一個游戲機大小的物品,搗鼓幾下便騎上車子離去。
經過監控追蹤,民警發現嫌疑人在超市附近作案之前,曾將一輛白色電動車轉交給同伙,交接后由一名女子沿大學路,一路向北駛入二手車市場。
根據白色電動車懸掛的車牌號,民警發現,白電動車車主劉某,4月2日曾報警丟失了一輛電動車,但她丟失的車子是銀灰色,并非白色。
原來,嫌疑人盜竊成功后,為了迷惑視線,將所盜竊車輛的車牌照進行拆卸互換,袁先生和劉女士丟車案件的作案方式高度相似,嫌疑人的體貌特征也可以確定同一人。
民警立即并案偵查,很快傳來確鑿信息顯示,嫌疑人名叫李某,今年46歲,有多次盜竊前科。
“解碼器”瞬間解鎖車輛
警方調查嫌疑人李某,追蹤至新鄭市龍湖鎮侯莊村一民房處,大廳內一輛遮擋號牌的可疑電動車,更是加重了李某的盜竊嫌疑。通過走訪,民警發現該民房居住的一老一少兩人均有盜竊前科,監控視頻也顯示,曾有多人涉嫌在此藏匿、轉運其盜竊來的電動車。
根據近20天的視頻分析,民警發現他們每天都會藏匿、轉運2-3輛不同電動車,初步計算竟多達近百輛。經研判分析,確定除李某外,其余4名嫌疑人的身份:另一李姓男子與穿淺米黃色風衣女子宋某系夫妻關系,兩人有多次收贓前科;住在侯莊民房的老者朱某,年輕人名牛某,兩人均有多次盜竊電動車前科。
為了對該盜竊團伙盡快收網,將轄區盜竊電動車警情降下來,刑事偵查大隊于4月14日上午組織10余名警力,經過蹲守,一舉將李某、朱某、牛某、宋某花等盜藏銷電動車團伙4名嫌疑人一舉抓獲。
經突審,李某交代和朱某系獄友,其所盜竊的電動車,每次以500元的價格賣給朱某,之后朱某稍微改裝后,再以千元以上的價格,賣給市區的收贓人李某夫婦。
隨著幾名嫌疑人歸案,讓辦案民警疑惑不解的“游戲機大小的物品”,原來是一款“解碼器”。經觀察,解碼器比上世紀90年代的BB機稍大,黑色塑料外殼內側,鑲嵌著液晶顯示屏。
據嫌疑人向民警交代稱,這款電動車解碼器,是他花六七百塊錢,從網上購得。拿著這個解碼器,他主要選擇檔次高、品相新的電動車,實施盜竊行為。
在現場,李某為民警演示了解鎖車輛過程,一輛電動車車把反鎖后,車鑰匙也已遙控鎖車,單只見他連摁了幾下“解碼器”,屏幕立即出現幾行代碼,三四秒工夫,電動車屏幕突然顯示,電源啟動連接。這個時候,人坐上車子雙手使勁將車把拽直,即可啟動電動車離去。
民警教你阻擊“解碼器”
據辦案民警了解獲知,查獲的電動車“解碼器”,與前幾年曾出現的汽車“干擾器”,工作原理極為相仿。即通過這個遙控裝置,人為強行嵌入數據信息,干擾行車“大腦”,使原來的工作狀態靜止,入侵而來的“黑客”信息,則代為工作。
據辦案民警李琦介紹,“用解碼器盜竊電動車,還是第一次偵破此類案件。”以前民警在辦理案件過程中,往往會在嫌疑人處起獲的涉案車輛,但有不少車子的車主并沒有報案。
這樣一來,民警找尋不到失主,難以對嫌疑人形成案件的偵破“閉環”打擊,使得打擊犯罪行為減弱。請市民一旦發現電動車丟失,一定不要嫌麻煩,應當第一時間選擇報警,并向民警登記車輛的相關信息,這樣就有可能找回車子。
通常嫌疑人盜竊電動車,不會一次就收手,而是選擇流竄和團伙作案。在這起案件中,民警就是通過串并案方式,一舉抓獲多名嫌疑人的。
此外,尤為重要的是,廣大市民騎著電動車外出辦事兒,無論任何時候都不要摁下遙控鑰匙或者僅僅將車把反鎖,就離開。這時,應當對車輛加上一把U形鎖,多一層安全保護。
此刻,即便嫌疑人用“解碼器”開啟了電動車電源,由于鎖了大鎖,竊賊需要把大鎖打開,由于“開鎖動靜非常大,且比較費事又耗時長。盜賊在人來人往的街頭、社區,會感覺到被發現的危險,自然會選擇放棄行竊。”
目前,李某和朱某已被刑事拘留,宋某被行政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