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評名師:王學軍
高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河南省優秀班主任,鄭州市師德標兵,鄭州外國語中學教師
試卷點評:
今年是河南省中招考試道德與法治科目十幾年來題型變化最大的一年,試卷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用心打造培根鑄魂的精品試題。具體來說:
一、“關注熱點”看大勢,持續的考察特點
2021年道德與法治試題以第1題“中國人航天圓夢”的歷程開篇,考察中國人民具有偉大的創造精神、奮斗精神、團結精神、夢想精神,從而堅定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第2題,三十而立的浦東在新征程上努力成為更高水平改革開放的開路先鋒、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排頭兵。
再到第3題,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顯示“我國人口質量穩步提升,人口受教育程度明顯提高”。 “中醫藥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涉及政治安全的“國際反華敵對勢力歪曲、污蔑我國發展道路、社會制度”, “中國入世20周年,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50周年”,川藏鐵路的修建,“南陽月季園,許昌的假發,蘭考的古箏古琴”等特色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等等。?
“關注熱點”看大勢,持續了多年來道德與法治學科試題鮮明的“時代性”考察特點。
二、“扎根生活”探本源,不變的學科情懷
“考試即生活”一直是道德與法治學科傳統的命題原則之一。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學“做真人”就離不開生活,今年的中招道德與法治試題聯系學生生活緊密。
第10題通過公共場所活動考察學生維護公共秩序的意識,“購買商品、等候服務時依次排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按秩序上下”等公共道德細節出現在考察之列,可見試題不偏不斜,體現了“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做細做小做實”的理念。
第11題以“火災”的背景考察學生“珍愛生命,見義智為”的生活品質。
第12題以漫畫《各有所學》啟迪學生熱愛勞動,主動做家務以及“終身學習”學習品格。
第13題細化到對禮貌用語“勞駕、包涵、請留步、失陪了等”實際用法的考察,特別的接地氣!吻合了思政課學習“知行合一”的原則。通過漫畫《一碗米飯》耗時2400小時加深學生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深刻理解。
交往能力的培養是初中學生的必修課,第16題通過師生,男女生交往的實際案例檢測學生對正確交往方式的選擇和價值判斷。
三、“緊扣課標”歸教材,久違的新穎歸真
“返璞歸真”回歸教材一直是近年來道德與法治學科一線廣大師生對中招考察內容最強烈的呼聲,近年來“你教啥,他不考啥”、“脫離教材,偏離課標”多個“神考題”和“神答案”讓一線廣大師生不知所教不知所學,也助長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學科不勞而獲的投機心理。今年道德與法治試題讓人耳目一新,可謂今年考試改革的濃墨一筆。
試卷第7題,運用黨史材料中3名紅軍女戰士堅持把一條被子剪下一半留給借宿村民徐解秀的生動故事,詮釋了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更能體現“緊扣課標”歸教材的是第20題,旗幟鮮明的考察學生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職權的理解和識別。
“關注熱點”看大勢,“扎根生活”探本源,“緊扣課標”歸教材。2021年道德與法治試題壓軸之作第21題綜合了上述三個亮點,以“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增強少先隊員的黨、團、隊銜接的組織意識”為目的,用組織一次主題為“紅色基因代代傳”的隊會形式,策劃活動,深入淺出,體現了重大時政考察的“高門檻,低準入”,既考察了學生對黨史學習活動中的儀式感,偉大中國共產黨黨史的深刻了解,又緊扣自身成長,展示如何以實際行動向團組織靠攏,考察內容,角度,形式可謂一舉多得,精彩紛呈。
總覽2021年道德與法治試題,穩中有變,守正創新。通過試題創新引導學生既要注重學科理論知識的理解和積累,又要注重深入生活,積極參與社會實踐,關注國家發展、世界大勢,不斷提升“政治認同,科學精神,法治意識,公共參與”等學科核心素養。
鄭報全媒體記者?王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