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下午,河南鄭州發生特大暴雨,位于鄭州鄭東新區賈魯河畔的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被積水倒灌,受災嚴重。7月22日,《面對面》走進被洪水圍困的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
特大暴雨來襲 “水順著凹洼的地帶噴灌狀往下流”
7月20日晚上六點鐘,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地下一層,天花板開始漏水。八點鐘,雨水已經開始往地下室負一層灌流。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像水閘放水一樣,水順著凹洼的地帶噴灌狀往下流。當時我們想能不能用汽車把它堵住,事實上我們的汽車往那放的一瞬間,一下子從接近地面的地方沖到了地下室。我們每層都備有防火墻,我們企圖用繩子把防火墻拉過來,但當時也拉不動了。
7月20日晚上,面對洶涌的洪水,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所有值守的醫護人員首先開展了自救。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我們幾位院領導班子迅速溝通,并決定干兩件事,第一,在一線二線三線值班的同志,原地不動搶救病人。第二,迅速撤離我們在負一層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員,讓我們醫務工作者盡快脫離最危險的負一層工作面。
斷電后,醫護人員“用手捏皮球”維持呼吸機運轉。
在迅速撤離負一樓所有的醫護人員之后,為避免帶電設備或線路遇水短路漏電而造成人員傷亡及更大的財產損失,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的管理層迅速會商,決定切斷所有的電路。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當時我們聽從了我們工程師的建議,斷電,但是在斷電之前幾分鐘,讓我們幾個重要部門,像CCU、ICU、兒童重癥、成人重癥、心臟重癥監護室這幾個重要的部門和呼吸重癥能夠盡快用他們備用的電池、備用的應急電源,保證我們基礎的照明和這些病人的像呼吸機等機械輔助支持設備的運轉。雖然不能滿足,但是也沒辦法,我們好幾個病人的呼吸機是我們護士醫生用捏皮球的方式來維持運轉的。
記者:人工手工捏的?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人工捏,我不知道他們捏了多長時間,但是他們等到了我們救援的發電機,確保病人基本的生命參數能夠運轉。
輪班人員手挽手蹚水過來 看到救援人員感覺看到希望
洪水圍困,醫院的壓力成倍增加。為減少交通成本,醫院要求原本上班的人盡量上班,實在頂不住的再有人頂上去。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兒童心臟中心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張媛媛:我們有很多醫護人員,就在醫院宿舍休息,但是宿舍跟這邊被水隔斷了,她們有游泳過來的,蹚水,手拉著手,在水里面走過來,她們過來以后渾身濕透了,我太感動了,我覺得我們的姑娘真的太棒了。
記者:在沒有得到救援的情況下,你們困這里的醫護人員心態是怎樣的?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兒童心臟中心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張媛媛:很絕望,非常絕望,我長這么大沒遇到過這樣的事,當時覺得要崩潰了,但后來我想了想,我如果垮掉了,我的護士沒有主心骨她們怎么辦?所以我就忍著堅持著,直到我們在窗戶上看到有救援的人員來了,我覺得看到希望了。
一個病房一瓶水 一人發一片牛肉干?“孤島醫院”堅持等到救援
斷電、停水、沒有通信信號,一千余名患者、近5000名患者家屬和醫護人員,被洪水圍困的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成為亟待救援的“孤島”。
記者:幾千人都在醫院里,怎么解決當時吃飯、喝水這些基本問題?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喝水,沒水,沒有礦泉水,也沒有自來水,我們醫院有兩家超市,我們派同志緊急溝通,在水里邊撈上來一些牛奶、礦泉水,填補我們一線工作人員基本的對水和食物的需求。因為我們離市區比較遠,很多同志會帶一些點心,萬一回不了家可以吃,這次這些點心幫了我們大忙。一個病區護士長跟我說病區現在有20瓶水兩包牛肉干,我說好,十幾間病房42個病人20瓶水,一個病房先發一瓶水,牛肉干一人先發一片,我說你們吃一點留一點,預備中午什么都沒有。到中午,我們個別人的手機能夠呼出去了,周邊有些救險隊通過皮筏艇拉來了一兩箱水,解了燃眉之急。
轉運屢次被雨逼停 給病人及家屬準備垃圾袋當雨衣
7月21日上午,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的災情受到各方重視,政府部門開始組織大規模的營救,部隊、武警、消防以及民間救援力量不斷向醫院集結。7月21日上午12時,滯留醫院的患者開始實施分批轉運。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我們之前做過應急演練,但那個演練跟這個沒法相提并論。這次的緊急程度,病人面臨風險的程度等都是前所未有的復雜和緊迫,每個環節都叫人揪心。我們的航空救援是從21日的12時開始到下午6時,但由于當時溝通信號不通,6時又下起了大雨,天又黑了,我們只轉運了6例病人,轉運病人遇到了極大的挑戰。我們召開緊急會議,第一,我們病人轉運不轉運?第二,都轉運還是部分轉運?大家一致的意見是不管明天什么條件,想盡一切辦法把所有的病人都轉運,但第二天早上又下雨了。
記者:下雨會對你們產生多大的影響?
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副院長?高傳玉:飛機如果不能起飛,我們的船又過不來,我們的汽車也過不來,怎么轉運?我們的病人淋著雨怎么轉運?我們就開始想辦法。大家知道醫院里有很多垃圾袋,我們就能轉的病人和家屬每人發一個垃圾袋,頭上挖個洞兩邊挖兩個洞,手一伸脖子一抻,垃圾袋就作為基礎的雨衣來用,讓大家在轉運路上不淋雨。
非常幸運的是,上午下了一陣,中午以后雨都停了,我們的轉運順利進行了。
獨家記錄最后一名重癥患兒轉運過程
7月22日采訪當天,我們記錄下了用直升機轉運最后一名重癥患兒的全過程。
這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女寶寶入院時出生45天,入院當天就實施搶救,在心肺復蘇狀態下 ,急診實施了“完全型肺靜脈異位引流矯治術”。7月22日轉運當天,正好是孩子的百天生日。
轉運基本結束時,記者看到了醫院門診護士長牛紅艷和一名護士相擁而泣的場面。幾天來,這名護士一直在醫院堅守,而家中的兩個孩子都生著病。病人轉走,這名護士終于可以照顧家庭。
截至7月22日19:30,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患者1183名患者(重癥69人)全部得以安全轉運。目前,該院1400多名醫護人員仍堅守在工作崗位上,投入災后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