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成功為一名4歲患兒完成心臟移植手術,目前孩子恢復良好,很快就可以康復出院。這也是目前為止,河南省成功實施的年齡最小的心臟移植手術案例。
●4歲孩子感冒后查出心肌病,一年后不得不接受心臟移植
近日,在鄭州市七院心臟外科手術室內,外科、麻醉、體外循環、超聲、護理等諸多專家聚精會神,正在為一名特殊患者實施心臟移植手術。
之所以說患者特殊,是因為他的年齡只有4歲。雖然該院已經實施了119例心臟移植手術,而且前不久還為一名6歲的孩子成功實施了心臟移植手術。但是為年齡只有4歲的孩子“換心”,還是第一次。即便是全國,如此低齡患者的心臟移植手術也屈指可數。
據了解,今年4歲的小凱,在1年前因為感冒發燒,在當地醫院治療時,彩超提示孩子左心變大,心功能也很差。隨后孩子被轉到上級醫院治療,隨后小凱又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今年5月,小凱再次因為心力衰竭到鄭州治療,但現有的治療手段已無法湊效;后來在國內多家大型醫院求診,心衰依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因為反復胸悶等癥狀,孩子吃飯也越來越差,體重從20公斤迅速降到了15公斤。
后來,小凱的父母從多個渠道打聽得知,鄭州市七院在今年夏天,曾為6歲的患兒成功實施心臟移植手術。而這名患兒和小凱一樣,都曾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心力衰竭,而且都面臨著“生死抉擇”。
“小凱的心臟擴大嚴重,比正常成年人的心臟還要大,心功能極差”。鄭州市七院心外科八病區主任張向立教授說,經過院內多學科專家詳細評估和充分討論,認為心臟移植是挽救小凱生命的唯一有效途徑。“即便如此,也面臨手術難度大、供體短缺等諸多困難”。張向立說。
?●大愛無疆,志愿者心肝腎肺救活多名器官衰竭患者
可憐天下父母心。10月10日這天,小凱父母終于等到了供體的消息。
當晚,該院心外科八病區副主任浮志坤和同事,緊急趕往云南昆明。那里,一名志愿者的供體心臟和小凱配型成功。
次日上午,在昆明的一間手術室內,云南省聯合人體器官獲取組織的工作人員和醫生,在為捐獻者鞠躬致敬后,聯合獲取了1枚肝臟、2枚腎臟、1枚心臟、雙側肺臟。
為了盡可能挽救生命,將這枚心臟供體及時、安全送到最需要的小凱身邊,當天從昆明飛往鄭州、運送供體的航班整整延遲了82分鐘才起飛,而到達時間則提前了49分鐘。
當天下午兩點多,得知供體搭乘的飛機落地,張向立教授、朱勇鋒副主任醫師等專家團隊,正式開始了手術。
手術室內,各種儀器的滴答聲此起彼伏;手術室外,家屬不停地來回踱步;而在機場到醫院的高速上,急救車帶著心臟供體也在一路飛馳......
至晚上6點多,手術順利完成。這顆跨越2000公里的心臟在小凱胸腔內重新恢復有力地跳動,像是告訴大家,小凱的生命已經滿血復活。
●專家呼吁社會給予心力衰竭患兒更多關愛
10月20日上午,在該院心外八病區,副主任醫師朱勇鋒說,小凱的術后恢復情況很理想。在監護室住了5天,就回到了病房。在這里,家人可以陪著他一起接受術后康復治療。“按照目前的恢復情況,孩子近期就可以康復出院了。”朱勇鋒說。
“幼兒的胸腔較小、血管較細,加之供者體重比患兒體重大很多,手術難度比成人大,術后也可能導致高血壓或肺動脈高壓等情況。所以術中對麻醉、體外循環等環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張向立教授說,該院目前已經成功完成了多例兒童的心臟移植手術,所以從術前評估到術后監護,專家團隊也積累了豐富經驗。
但是,因為兒童心衰患者病情變化快、可用的治療手段少,供體難求,及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以及經濟條件的制約,兒童心臟移植的接受程度較成人低,許多終末期心力衰竭的患兒在等待移植過程中死亡。
“對生命而言,無論年齡大小,醫生都會盡全力救治。”因此張向立教授呼吁,希望社會對器官移植事業傾注更多關注,讓更多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及家庭獲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