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報全媒體記者 王翠 通訊員 宋建慶 文/圖
變則通,通則存,存則強。
從腳踩泥濘、滿目破舊,到暢通美化、美麗鄉村,金水區興達路街道北四環至慧城大道以北區域,緊鄰黃河,變化與日俱增,每次到來目之所見皆是嶄新景象:土地開挖了、管網埋下了、基坑打開了、幢幢民宿生長出來了、黃土地開始綠油油了、馬渡村史館迎客了……
11月2日,金水區委書記張紅偉帶隊,相關負責人一同走進馬渡、來童寨和黃崗廟3個沿黃鄉村落查看項目建設進展情況,現場督查問題、解決問題,要做到不僅美顏鄉村面貌、盤活區域發展,更要帶動村民共同富裕。
“污水管網等看不見的地方也要下大功夫,一定要做足‘里子’工作;農村形象一定要保留農村的特色……”張紅偉對這片區域的發展寄予厚望。
金水區未來鄉村聚落圖畫尚未落筆,但依稀間已經看得出,用不了多久,馬渡、來童寨和黃崗廟3個沿黃鄉村,必將是金水最引以為傲的連幅絢爛畫卷。
打造黃河沿岸未來鄉村聚落
今年以來,金水區貫徹市委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堅持以人為本、設計引領、因地制宜、全面動員,按照“政府投資搞基建、群眾籌資建庭院、平臺公司引產業、社會資本齊參與”的模式,統籌推進黃河戰略、鄉村振興戰略。
金水統籌考慮承接金水科教園區產業拓展外溢,結合水安全全面打造、水資源集約利用、水生態綜合治理,依托優越的區位交通優勢和自然生態基底,確立總體發展理念:鄉愁、鄉容、鄉風“三鄉”共建;科創、文創、農創“三創”共融;高顏值鄉村風貌、高價值生態涵養、高品質設施建設“三高”共謀,強力推動從“美麗鄉村”向“未來鄉村”的迭代演進,著力打造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新樣板、鄉村振興戰略全國標桿、全域鄉村旅游示范區。
基礎配套優先推進
截至目前,水廠南路、石溝河北路、振興路西段建設提升完成;振興路東段、黃崗廟村道、黃崗廟環村路預計12月底建成通車;新建擴建來童寨、黃崗廟等4座污水處理廠;完成雨污水管網建設2.28萬米,占總工程量的92.56%;完成通信管線建設1.2萬米,占總工程量的96.36%,預計11月底前完工;水電氣配套工程正在加班加點推進。
加快示范區項目建設
來童寨示范區7棟樣板房全部封頂,正在砌筑二次結構,黃崗廟村南示范區樣板房主體結構建設已完成,已與金發投對接后期裝修和產業導入等事宜,確保達到“交付即運營”的標準。來童寨、黃崗廟美麗庭院、精品庭院改造開工62戶,其中全面完工19戶,主體完工22戶、正在施工21戶。新建庭院共117戶,開建23戶。
完善惠民基礎設施
馬渡村:建成投用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力資源培訓中心、群眾健身廣場等一批便民設施,村史館整體提升,鄉愁廣場完成建設并投用,村標全部安裝完畢,生態停車場正在綠化,村民辦事大廳基礎裝修已完成,屋頂防水正在施工。
來童寨村:衛生服務中心已進場施工,足球場建設及周邊環境提升完成,石溝河綜合提升示范段基本完工。
黃崗廟:鄰里中心、村衛生服務中心、養老服務中心已進場施工。
導入產業激發活力
建設美麗鄉村,最終目的是實現農民增收、共同富裕。
金水區利用沿黃資源稟賦,嚴守“土地、生態、群眾利益”三條紅線,主導“農創+文創+科創”三創共融、“一產+二產+三產”三產共生的未來產業布局,高質量引進優質產業。
利用濕地、水系、綠地資源,大力發展農創產業;充分挖掘黃河中下游節氣民俗等歷史人文資源,引導發展文創產業;充分借力金水科教園區中部科技創新高地雄厚優勢,激勵發展科創產業。
馬渡夢想科創小鎮首批20家公司已入駐;孫君院子裝修工作正式展開,預計11月底完成;馬渡臨街商鋪已完成總承包招商;共享菜園第一批土地已完成出租種植,第二批土地已完成平整;愛思嘉創意稻田農場項目已落戶,中小學課外實踐活動基地、國家級氫能產業示范區項目等一批項目即將落戶。